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与法律框架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绿色消费行为是生态文明在消费行为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更好地引导、促进公众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出台《绿色消费促进法》就成了必然。   导师包景岭教授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交了要尽快开展《绿色消费促进法》的立法前期准备工作,早日促成《绿色消费促进法》实施的建议案,当时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给予积极回答并指出:“目前该法的执法部门还有待商榷,并需要深入研究”。有鉴于此,再加上《绿色消费促进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的重大意义所在,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对《绿色消费促进法》相关议题开始了深入研究。   鉴于目前针对国内公众群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开展的研究还不多见,尤其是从政策工具和法律框架角度构建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模型还尚属首次。由此本文在系统梳理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访谈结果,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政策工具、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消费促进法》框架,提出了《绿色消费促进法》草案的建议内容要点。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   其一,理论研究方面:本研究首次清晰的界定了绿色消费的法律定义,对公众更好地把握绿色消费的法律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首次开发了一套包含政策工具量表、绿色消费态度量表和绿色消费行为量表在内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测评量表,完成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进而通过系统的量化分析,对政策工具、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的结构假设和影响关系假设进行了严谨的验证。这方面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绿色消费行为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的测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其二,方法研究方面:本研究首次将多重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基于立法框架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首先应用“分层次抽样调查法”对自我开发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测量量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样本实证调查,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LISREL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进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其三,实践成果方面:本研究首次构建了《绿色消费促进法》框架,并提出了《绿色消费促进法》草案的建议内容要点,为我国尽快出台《绿色消费促进法》提供了立法基础。   其四,现实启示方面:本研究实证的研究结论给予政策制定者在出台相关政策时以启示:首先,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分层次抽样调查法”对中国公众进行了实证调研,对中国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水平进行了相对科学的测量与评估,有利于我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们更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中国公众实施绿色消费行为;其次,本研究开发出的量表因其是针对中国公众这一大样本群体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为测量特定地区公众或不同群体的绿色消费水平的调研提供可借鉴的测量工具;再次,本研究首次将政策工具变量纳入到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模型中,得出的政策工具的三个维度与绿色消费态度的三个维度、绿色消费行为的五个维度的最优组合,为政策制定者更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不同政策工具,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每一个大人都经历过孩提时代,但当他们长大了,他们往往就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去年经典故事《小王子》再次被翻拍。我从未看过原著《小王子》,但在影片开头,我就已与影片讲述的故事产生强烈共鸣。在影片开头,作者回忆起他在孩提时画的那条吞了大象的蟒蛇,在家长眼里,那只不过是顶可笑的帽子。大人总是这样,永远不明白孩子的想法。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儿时捡到的一枚弹珠。  我将它从街道的角落拾起,捧在手心里,视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英语的教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设立合适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境;激励  【中图分类号】G420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
期刊
摘要:"生成性教学"作为当前教学课程改革中最为关注的教学理念,它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良好的课程设计,善于把握课程中产生的"生成性"教学素材。  关键词:生成性;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生成性教学"作为当前教学课程改革中最为关注的教学理念,它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开放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