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副产物粗甘油的过剩,为了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将甘油作为生物质平台化合物来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碳酸甘油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碳酸甘油酯的多条合成路线中,催化甘油的氧化羰化不仅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实现合成过程的绿色化,比较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目前,一些均相催化剂能够实现催化甘油的氧化羰化合成碳酸甘油酯,但是存在催化剂分离回收的困难;而多相催化体系的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几种负载型钯催化剂上,但载体的结构性质对钯催化性能的影响仍不清楚,因此,发展新型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将是氧化羰化合成碳酸甘油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论文工作首先筛选了实验室已有的多种无机和有机载体负载的钯催化剂,发现高比表面的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的钯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五种氮、膦功能化的微孔有机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即采用邻菲罗啉(phen)与苯、三苯基苯合成含氮的微孔有机聚合物,采用三苯基膦(PPh3)与苯、三苯基苯合成含膦的微孔有机聚合物,以及采用邻菲罗啉与三苯基膦合成含氮膦双功能的微孔有机聚合物来分别负载钯催化剂。通过对比考察这五种负载型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差异来研究载体与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含氮的有机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含膦聚合物负载钯催化剂,前者中钯主要以Pd0的纳米颗粒形式存在,而后者主要以Pd2+存在,因此Pd0是反应的主要活性组分。通过考察不同类型载体、不同钯负载量催化剂的活性差异,筛选出了催化活性最好的多相催化体系SMP(phen-PhPh3)-Pd(0)/NaI,在甘油与钯的摩尔比为1000:1,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3Mpa(Pco:Po2=2:1)压力,135℃下反应1.5h,实现了甘油的高效转化(95.3%),甘油碳酸酯的高选择性(99.9%)以及高的TOF值(636h-1),该催化剂能够循环使用三次,但钯流失导致活性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