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下,生态建设逐渐成为研究主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府报告中,生态成为了很关键的名词。在此大背景下,生态灌区也成为了灌区搜索的重要名词。目前,生态灌区的建设处在探索阶段,其基本理论和评价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从生态灌区建设理论出发,建立了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河南省的大型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从而得出其在生态灌区建设中所处的阶段。主要研究如下:(1)生态灌区概念的界定本文在分析了生态灌区建设及其评价在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国家建设灌区和建设农业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灌区产生的必然性,并结合国家目前发展的理念,总结了建设生态灌区的四项核心发展理念,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灌区需要遵循的重要原理,并以此作为依据创新性地定义出生态灌区这一概念。(2)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生态灌区的核心发展理念和建设原理,构建出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目前生态灌区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使用情况的探讨,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最合适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该生态灌区建设的三个层次共5大类20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3)评价模型的建立考虑到单种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对历年来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方法的数量,其优缺点以及适用性的简单分析,选取了层次综合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法等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并建立了生态灌区建设的模糊层次组合评价模型和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4)人民胜利渠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的典型大型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其中,在采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同时,采用了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函数的多层次灰评估法对该人民胜利渠灌区建设进行了评价,分别得出该生态灌区建设的阶段,结果一致,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从整体上指出了生态灌区的目标与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