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可靠性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评测各种存储系统的使用年限,特别是并行存储系统的使用年限。并行存储系统中大量的冗余数据和巨大的存储资源被闲置而导致系统能源浪费、能效低下,这些问题,催生出众多的并行文件系统节能技术。以往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未分析并行存储节能技术对系统内部参数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系统可靠性与节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后,设计了一种针对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模型,为相关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意见。鉴于并行存储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系统节能技术的逐步普及,该可靠性分析模型的出现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根据文件的访问模式来分析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系统中各个磁盘的磁盘负荷和磁盘开关频率;然后综合磁盘负荷、磁盘工作年限、磁盘工作温度、磁盘开关频次量化各个磁盘的可靠性;接下来利用DiskSim磁盘仿真软件来模拟基于能耗优化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的数据操作;最后用实际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文件访问日志来验证本文设计的模型。相较以往的研究,本文设计的针对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有如下优势:(1)考虑到了节能技术对存储系统,特别是并行存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2)可以定量的分析出系统节能技术对磁盘负荷、磁盘开关频率的影响;(3)能够建立起关于磁盘负荷、磁盘工作温度、磁盘开关频次的系统年故障率函数。最后,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一种系统级的模型用以分析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2)本文设计的针对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可以通过系统的I/O负载来量化系统年故障率;(3)利用磁盘仿真软件DiskSim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可靠性分析模型;(4)通过重现实际数据中心的文件访问日志的实验,本文验证了可靠性分析模型能够有针对的分析基于节能技术的并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到节能技术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社交媒体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用户发表的和分享的多模态数据,其中文本数据作为众多形式信息中广泛存在的数据载体,是实现用户主题建模、兴趣挖掘以及个性化推荐等任务的基础。如
柳杉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常见针叶林,是中国南方快速生长和高产的木材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而且在森林土壤改良、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由于长期的纯林经营,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可持续经营技术指导,其地力问题及水源涵养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中,涵养水源问题已成为森林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探索柳杉人工林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能力对准确评价柳杉人工林生态效益以及制定合理的水土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鼓励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中。随着国内各项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有望承包更多海外工程。海外工程涉及工程合同和施工规范等文件的翻译,对工程文本进行翻译和研究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在工程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翻译生成的双语文本丰富了工程类翻译的语料研究,为我国施工规范对外翻译助力。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基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捷运二期《土木工程通用规范》(Genera
传统模式下,个人或企业要进行信息的存储需要有专门的软硬件设备。在存储信息比较重要与容量较大时,甚至需要专门的维护人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商通过集群应用、网格
针对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遭到恶意篡改的情况,应用数字水印自恢复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传统的易碎水印自恢复技术中,将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生成参考值信息,并与检验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为确保生产设备安全、高效地运行,需要对和系统稳定性及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过程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因此,开发一套适合于生产过
自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以及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以来,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低周疲劳和震后可使用性问题备受关注。然而,钢材前期的高周疲劳损伤和震后结构强度的降低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前,关于高低周疲劳耦合效应的研究仅限于发动机扇叶和航空航天材料,由于它们的材料性质和破坏方式与钢结构差别较大,相关理论还不能直接应用于钢桥抗震设计;而循环软化引起的材料强度降低及其对结构震后承载能力的影响也有待进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对社会公信力的提高以及增强司法裁判权威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司法裁判的理性路径如何实现是关键,法官依据现有法律体系对案件给出裁判是一个论证的过程,法律
近年来临床个体化治疗方式已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临床个体化治疗首先要解决的是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问题,随着研究人员对人类个体基因差异的深入了解,发现基因多态性与肿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型室内空间的不断增多,人们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准确获取室内人员、商家、物品的位置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目前,室内定位主要采用无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