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暴雨过程中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机制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一次暴雨过程中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2005年7月5日20时-7月12日08时降水过程降水强度与对流云团活动强度(综合TBB最低温度及其面积)相一致;其中较强降水过程与高低空急流关系密切。 (2)2005年7月5日20时-7月12日08时降水过程可分为两大段,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该时段强降水形成的重要机制。 (3)u和v两分量扰动增强均分别超前于暴雨的增强,特别,u、v两分量扰动增强到其极大值分别对强暴雨的发生有提前12或24小时的指示作用;且非地转达最强和冷暖空气达最强分别对强暴雨发生也有12或24小时的指示作用。 (4)得到降水强度,高低空急流及其扰动风场这五者极大值的时空配置。 (5)高层出现很强的南下冷空气产生的中高层垂直上升气流随时间向南向下位移,并迅速增强至中层500Hpa附近,将激发未来出现强暴雨。 (6)暴雨前期,高层涡度场随时间迅速增强,超前于同样位置高层散度场随时间的迅速增强,而低层散度场随时间迅速增强超前于同样位置低层涡度场随时间的迅速增强。 (7)在暴雨发生前约两小时,降水区域不稳定能量积聚达到最大;暴雨强度最强时,不稳定能量得到最大释放。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位势高度场及前冬北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关系,得到:丰梅年,同期高纬地区呈双阻型,西太副高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前冬北太平洋海温西冷东暖
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突发性强、生消过程快、发生发展机理复杂等特点,常引发极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而且预报难度非常大,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
准确获取湍流大气的光学特性是湍流大气光传播研究的基础。目前测量湍流大气光学参数的方法主要有温度脉动法和光传播效应法,它们都是间接的或大区域平均的,其测量结果存在着各
学位
龙卷风是我国重要的天气灾害之一,因其常常与深对流天气相伴,具有局地性强、爆发突然、尺度小的特点,极难监测与预报,因此分析我国龙卷风的时空分布特点、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