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对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在产品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多元化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9年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约9%,全年出口额达到12016.12亿美元,更是第一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逐步实现了从出口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结构升级;同时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口额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对印度、南非、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额所占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一直以来我国所实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度有所下降,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逐渐变得频繁,贸易格局分布日趋合理化。  金融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也离不开金融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条件,共同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全球化市场的日趋成熟,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区域组织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紧密,资金链的全球化流动也越来越迅速,逐渐打破国家和区域的界限,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共同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不容小觑的贡献。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存在,金融系统可以通过有动员储蓄、配置资源、风险管理、监督控制和便利交易等五项职能为实体经济部门服务,推动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投保等贸易环节的存在,在加快资金链全球化流动的同时,国际贸易也对金融服务有了更进一层的要求,促进金融服务的改善和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争取为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合力。  虽然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出口规模、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上均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我国的贸易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但所得利润却非常少;以人口红利、土地、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为代表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年减少甚至开始消失,依靠低价取胜、销量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出口总量增速开始逐年下降,以及出口贸易额能否持续增长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索影响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部分学者将金融发展看作一国新的比较优势,探究金融发展水平和一国出口贸易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从二元边际的角度对出口贸易流量进行分解,具体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不同作用机制。  由于目前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文章大多是从二元边际角度出发,对出口贸易流量进行三元边际分解的文章很少,本文利用中国与50个贸易伙伴国2001-2010年间的双边HS1992版本六分位贸易数据和其他宏观经济数据,按照Hummels和Klenow(2005)对贸易流量的三元边际分解方式,把一国的出口贸易流量分解为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以及质量边际,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三元边际的不同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50个进口目标国进行分类,进一步探究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三元边际的不同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出口贸易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和出口贸易边际这两个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的部分有关研究做出简单的梳理、概括和评价;第三章分别从总量、结构以及效率三方面介绍中国金融发展和对外出口贸易的现状;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水平衡量指标,出口集约边际、出口扩展边际和出口质量边际的计算方法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三元边际的不同作用机制;第五章为文章的实证部分,包括计量模型的建立、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50个进口目标国分类,进一步探究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发达国家出口三元边际以及发展中国家出口三元边际的不同作用;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是基于前五章的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得出文章的结论,同时给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基于对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三元边际的不同作用机制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1)自2001年至2010年中国对50个进口目标国的集约边际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在巴西、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增长幅度较大,这表明中国在已出口商品上实现了更多的出口并且更加重视与新兴市场的对外贸易。同时相对而言,出口扩展边际和出口质量边际的增长幅度较小,这表明目前中国出口额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数量增长,出口市场相对来说依然较为单一,出口商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完成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过渡和转变;(2)从实证结果来看,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的扩大对出口三元边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指标的提高对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这和中国金融发展现状比较相符,金融发展规模在持续扩大,金融市场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不够健全。国有性质的贷款和承兑票据所占比重依然较高,股票和债券所占比重较小,依然存在高度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问题。同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一些大中型国企服务,中小型企业仍然面临融资成本高、渠道少等问题。一国金融结构的不健全阻碍了其金融发展对出口三元边际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3)最后,根据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出口三元边际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尤其在扩展边际和质量边际上作用更为明显;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扩展边际增长和质量边际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很小,甚至出现了反向作用。这反映出了目前来说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还无法为出口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来研发新产品或者提高已有出口产品的质量。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两者之间发生的大多数是产业间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产品成本。  最后结合文章的实证结果和得出来的结论,我们提出下面几点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不仅要重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也要重视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应该鼓励鼓励民间资本对银行的准入,引入外资金融机构,鼓励各种性质的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和增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门槛,适当放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条件,逐渐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直至最终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快我国金融发展的市场化进程。第二,对不同制造业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通过对上文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额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并且目前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增加,也就是“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有差别的金融政策,加大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对外部融资需求高的产业的资金支持,并规定某些特殊行业的出口企业必须将部分获得外部融资用在研发新产品上或者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已出口产品的质量上。第三,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的贸易增长模式是依靠技术、人力资本推动的,而主要依靠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获得的出口增长的不可持续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培植新兴产业,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切实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国内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维护企业的研发成果,让企业做到真正的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提高其研发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大力鼓励创新研发,才能生产出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最终走上“以质取胜”的出口增长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消费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日益凸显,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探讨就是其中之一。政府财政支出类目众多,公共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财政支出压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大多与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相关.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框架的提出也对中央、
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社区资源的供给者.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也正逐渐成长起来,并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非营利组织在促进政府、 社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方面起
“不掀掉小煤矿头上的’保护伞’,不斩断官煤勾结的黑链条,煤矿非法开采与违法生产就不可能得到根治!”在此次郴州、耒阳煤矿集中监察执法中,记者多次听到有人这样“实话实说
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昔日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促使铁路运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使运输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铁路运输业内部,竞争仍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消费信贷逐渐成为中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和业务结构、增强竞争力的一大选择.消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由于金融的特殊性,政府和社会从宏观层面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稳健要求.该文认为,金融业经营模
21世纪经济增长的的一个重要的引擎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了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然后简单梳理了
内部控制是当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在当前金融风险加剧的情况下,讨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具有极其现实的意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