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高效天然气输导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资源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的新型能源,,受到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东沙、台西南盆地等区域进行多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试采,证实了南海海域存在巨大的水合物资源潜力。前期研究证实,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主要为浅层生物气和深部热解气的混合成因,但目前关于热成因气由深部烃源岩向浅部稳定域运移的过程和机制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基于地震资料、速度谱资料、钻测井资料及相关地球化学资料开展天然气输导通道的精细刻画、深部流体超压建模、油气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浅部似海底反射层及亮点识别等一系列工作,旨在还原天然气纵向运移过程,总结琼东南盆地高效纵向输导系统特征。在高效输导通道展布和典型水合物钻井的约束下,利用浅层速度模型识别和预测高饱和度水合物层分布位置,并分析天然气纵向输导系统对高品位水合物富集的影响。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大多数通道不具备独立将天然气由深部烃源岩输导至浅层水合物稳定域的能力,故天然气主要通过多种输导通道组合形成的纵向输导系统运移至浅部。琼东南盆地常见的输导通道有断层、岩浆底辟等。一些特殊的构造、沉积体也可以起到输导天然气的作用,如多边形断层、中央峡谷水道、砂岩刺穿体等。上述多种输导通道常以接力输导的形式将天然气输导至浅层,常见的输导通道组合有底辟+气烟囱、多期断裂组合、深部断裂+多边形断层+浅部裂隙等;(2)琼东南盆地现今超压在平面上则表现出中央坳陷带高,南部隆起和北部隆起区低且中央坳陷带内西高东低的特征。纵向上整体表现为深部超压大、浅部超压小,向上逐渐过渡为正常压力,而双层压力结构在盆地内的展布十分有限。从南北向来看,无论压力系数还是分布规模,中央坳陷带都远大于北部隆起区和南部隆起区,从东西向来看,西部超压强而东部超压弱的特点十分明显。造成东西部压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为5.5Ma以来,西部乐东陵水凹陷处于持续增压状态,而东部宝岛长昌凹陷则处于持续泄压状态。超压的释放必然伴随着流体运移,东西部压力结构的差异性指示了二者内部流体活动状态的差异。(3)通过不同输导通道地震信息和模拟结果综合对比认为:底辟-气烟囱、多期断裂组合、深部断裂+砂岩刺穿体+裂隙是研究区相对高效的输导通道组合。结合输导通道的分布、烃源岩展布、超压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陵南低凸起区、松南低凸起区、宝岛-长昌凹陷南部伸展断裂区为琼东南盆地优势的深部天然气纵向输导区域。(4)在高效输导通道展布和典型水合物钻井的约束下,利用浅层速度模型识别高饱和度水合物层,并在平面上进行刻画。将高速层密集展布区域依据构造单元及输导系统类型划分为“两区一带”,分别为陵南低凸起水合物成矿区、松南低凸起成矿区及宝岛-长昌南部伸展断裂带。预测结果显示:深部高效输导系统与浅部水合物展布位置高度耦合,指示高效天然气输导系统对水合物富集的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而不断提升。光伏发电系统利用绿色清洁的太阳能产生电能,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然而,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出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状态,导致实际利用率很低;同时,电网中的非线性负载会产生谐波,降低电能质量。本文将光伏发电系统和有源电力滤波器结合起来,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添加有源滤波功能,针对该系统中的最大
学位
我国已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也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时期。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要具有极高的供电可靠性,还要控制电能质量、经济效益以及节能高效三个指标的平衡。因此研究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问题具有多变量、多约束、非线性等特点,传统优化算法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给人们求解此问题留下了探索和研究的空间。随着人工智
学位
辊式淬火是提升钢板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影响板形的可控因素,操作参数的设定情况直接决定了板形质量。淬火过程虽短但却涉及强烈的高温冷却反应,牵涉到材料学、热力学、弹塑性力学等多门学科,难以通过机理分析去判断淬火后钢板的板形和设定操作参数。因此,本文深入分析辊式淬火过程具备的典型工业特性,以多操作工况特性为切入点,设计操作参数优化方法,实现操作参数的优化设定,对于提高现场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益具有
学位
电能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的互联规模不断扩大,由暂态不稳定引起的停电事故的影响范围也日益扩大,而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交直流混联技术的使用,使系统暂态不稳定的概率增大,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的评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成为了相关学者热议的话题。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广域量测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基于系统实时响应信息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撑,进而引申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
学位
重力勘探是勘查矿产资源和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随着以较低成本获得大规模的位场数据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开发和改进与之配套的位场数据解释方法也势在必行。传统的反演方法常面临初始模型选择或是解的搜索空间过大导致的计算效率过低的问题。现阶段,深度学习技术在重力反演领域有着广泛的关注,相应的也面临诸如:反演模型边界模糊、反演方法泛化性较差和随反演任务增大而反演时间成本呈指数增加的问题。为此,本
学位
准确、快速的电力负荷预测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充分挖掘负荷数据中时间特征的关系,提高各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和效率,克服负荷非线性和波动性给准确负荷预测带来的困难,并能更好地利用影响负荷的特征。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本文介绍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性,总结了负荷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现有的不同预测方法模型进行了
学位
时过境迁,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猛发展造成了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过快,无论是地球气候还是生态环境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全球各国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低碳发展,减缓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速度且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无穷无尽的太阳能,风能以及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发电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这些新能源输出电压无法达到逆变并网所需电压等级,需要通过高增益Boost变换器将低直流输出电压进行抬升,因此
学位
双输入Buck变换器允许接入两个幅值不相同的电源,相较于单输入Buck变换器,双输入Buck变换器具有器件数目少、体积小、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在清洁能源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交错控制双输入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将输入电压分为三种情况深入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方式,指出变换器工作在不同的输入电压范围时,存在一种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
学位
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力电缆因具有优良的介电和理化性能,且安装、敷设较为简单,不受高度落差等优点,逐渐取代乙丙橡胶(EPR)电缆和充油电缆。但在XLPE电缆的运行过程中,如热老化、电老化、电化学老化、水树老化等均会引发电缆绝缘结构与性能的改变,甚至导致击穿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服役电缆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劣化规律,以
学位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资源量丰富,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域和热点层位,但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开发的多为中浅层页岩气,而对具有较大埋深、地质条件好、勘探面积和资源潜力巨大的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相对薄弱。为明确深层富有机质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与甲烷吸附能力,本文针对川东南东溪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海相深层页岩,在查明研究区地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