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为个案,以历史——现实——未来为纵向线索,以国内国外为横向线索,从教育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论文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问题入手,提出针对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机制、规律和模式。在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之间的矛盾,笔者在论文中阐述了在归国初中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中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和谐发展的构想。最后根据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发展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发展的详尽策略。 论文在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个案的可行性,通过介绍国内外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并详细介绍了论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论文第二章主要介绍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的结构特征;对文化适应中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文化的价值观进行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的介绍和比较;文化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文化适应的概念、标准,归国初中生的生活适应和不适应,使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跨文化研究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介绍了田野调查的个案背景、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调查结果。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确实存在严重的各种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观、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力量、父母对归国初中生的期望等,使笔者意识到把北京市关村科技园区的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作为研究个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四章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归国初中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基础,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归国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时对文化的适应,从教育文化功能与个体文化适应理论来分析归国初中生个体文化适应等多角度解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不足,为策略的提出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五章笔者主要论述留学归国人员归国创业发展的趋势对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提出的新的挑战及解决办法。在这一部分,笔者针对造成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的建议。并且探索针对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机制、规律和模式,为归国初中生适应国内文化且有很好的发展趋势铺平了道路。 结论部分作者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启发进行了总结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