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黑马鲜马奶及发酵过程中酸马奶(共13个)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技术探究关键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动态演替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结论如下:(1)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9种酸类、17种酯类和7种醇类等。基于香气活力值(OAV)分析发现,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黑马鲜马奶及发酵过程中酸马奶(共13个)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技术探究关键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动态演替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结论如下:(1)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9种酸类、17种酯类和7种醇类等。基于香气活力值(OAV)分析发现,对酸马奶有贡献的香气成分有16种,包括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等。酸类总含量逐渐上升,醇类总含量整体下降后升高,大多数香气成分集中在发酵后期,辛酸乙酯为发酵后期对酸马奶风味贡献最大的重要香气成分。(2)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共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和4种有机酸。四类呈味氨基酸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大,大部分呈味氨基酸富集在发酵后期。乳酸、乙酸、丙酸呈显著升高趋势,柠檬酸随发酵进行含量显著下降直至消失。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丰富了酸马奶的滋味,提升了品质。(3)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细菌序列归属于9个门,73个属。鲜马奶及发酵初期酸马奶优势菌属为变形菌门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发酵9 h优势菌属为乳球菌(Lactococcus),发酵12 h后厚壁菌门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唯一优势菌属,且随发酵进行相对丰度逐渐升高。真菌序列归属于7个门,172个属。担子菌门中红酵母属(Rhodotorula)为鲜马奶中优势真菌属,开始发酵后子囊菌门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成为唯一优势真菌属,且随发酵程度加深相对丰度升高。(4)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乳杆菌属、德克酵母属分别与32种和29种风味物质合成有关,其次是肠杆菌、肠球菌、红酵母属和久浩酵母属,这些均是对酸马奶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的微生物,有待成为酸马奶风味功能菌精准筛选的方向。
其他文献
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是一种重要寄生虫虫卵寄生性生防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尚缺乏其作用机理和应用制剂的研究资料,阻碍了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基于中国的国情现状,为开发一种高效的寄生虫生防制剂,提高厚垣普可尼亚菌对寄生虫的防控效果,论文首先对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制备EPR-NE厚垣普可尼亚孢子悬液,进而再研制厚垣普可尼
针对吊杯式移栽机在田间作业时,由于整地、铺膜后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地表导致栽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本研究采用PID与模糊PID算法,设计了一套栽植深度调控系统,实现实时调整栽植深度的目的。在土槽内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最大偏离误差、响应时间和稳定性指标比较两种算法的调控效果。吊杯式移栽机栽植深度调控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栽植深度调控机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人机交互界面
甲烷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暖化和土壤荒漠化,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景观,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中。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是目前已知的大气甲烷的唯一生物汇,影响着土壤甲烷的净排放。土壤团聚体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础,不同粒径团聚体所含微生物群落结构
羽翼袋沙障是按照底袋固定流沙和袋上的羽翼在风中波动削弱风速而设计出来的组合沙障,已获得授权专利。实验在宁夏中卫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风沙环境风洞进行,设置3种不同底袋直径(10cm、12cm、15cm)9种规格(对应羽翼高度10cm、15cm、20cm)羽翼袋沙障,研究了其风速流场、风沙流结构、输沙量特征及风蚀风积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羽翼袋沙障对障间和障后的风速降低明显且存在差
风是干旱区地表物质侵蚀、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外营力,风成作用对风沙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包括风蚀和风积两种过程,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沉积物构造特征,改变沙物质本身粒度组分特征外,进一步改变其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狼山以西沙漠主要包括白音查干沙漠、博克台沙漠、亚玛雷克沙漠、海里沙漠。目前,对狼山以西沙漠沉积物粒度组分、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比狼山以西不同沙漠及周边戈壁沉积物粒度组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陆地与大气系统中水循环与能量交换地关键参量,也是影响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因素。内蒙古河套灌区属于高原地貌,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在河套灌区特殊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下,地表蒸散发过程表现出十分复杂的区域相关性。为探讨SWH(Shuttleworth-Wallace Hu)双源模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估算蒸散发的适用性和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精准的为气候演变
世界各地均有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在各种发酵食品中,乳酸菌是普遍存在且被广泛研究的细菌种类之一。摩洛哥地处于非洲的西北部,其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多样,由于当地畜牧业比较发达,当地居民有用牛乳、羊乳、骆驼乳为原料制作和食用自然发酵乳的传统。为了获取不同地域、不同来源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资源,解析自然发酵乳的乳酸菌菌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应用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PacBio SMRT测序技术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快速启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迈入了关键阶段,城市滨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内河流是生态、水文耦合作用的敏感区域,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是维持城市发展风貌重中之重,独特的景观之一。传统的滨水景观设计以防洪、水利功能要求为主,景观之间的设计缺乏协调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滨水的优势,滨水空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因此,研究如何将"海绵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内旧有建筑物越来越多,这些老旧建筑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前我国对这些旧建筑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拆除重建。根据住建部最新消息,我国将在2020年结束最后的棚户区改造,并推行旧改新政来取代棚改,也就是全面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已不再满足使用要求,如果重建高层建筑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还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逐步提升,对于居住环境的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是当今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其不仅仅用于居住所需,更是一个用于调节人们在长时间工作、学习后疲惫身心的地方,而且是离人们住所最近、最方便到达的地方,故居住小区的公共设施是否健全、景观绿化是否优美以及是否能让居民在小区内充分放松身心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北京市新建小区基本上都会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