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和森林、海洋并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湿地可以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沙化;另一方面,湿地能够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提供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潮沟广泛分布其中,是内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和森林、海洋并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湿地可以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沙化;另一方面,湿地能够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提供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潮沟广泛分布其中,是内陆水与海洋水进行物质交换、传递信息的中介。本文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撑,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借助ENVI、ArcGIS及Canoco等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 1989-201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潮沟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潮沟发育对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作用,揭示了多重胁迫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类型的影响。在目视解译出1989-2016年潮沟空间分布基础上,通过计算潮沟空间分布、形态、网状结构等指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20多年来潮沟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潮沟总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长度则处于增加与减少不断波动变化的过程;潮沟频数相对较小,潮沟密度基本呈减小与增大波动变化的过程;潮沟发育的弯曲度较小,潮沟发育较为稳定,潮沟发育演化具有分形特征,但潮沟的网络连通性整体上较低。相对于黄河三角洲北部,黄河三角洲南部潮沟发育相对较好,但其潮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相对较差。根据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特点,将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划分为芦苇、碱蓬、光滩、互花米草和其它五种类型,并借助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20多年来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呈增加与减少不断波动变化的过程,景观破碎化日益严重,形状结构趋于简单。光滩面积所占比例一直最大,碱蓬最小,芦苇和碱蓬面积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光滩基本相反,处于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光滩的斑块密度最大,碱蓬的斑块密度最小,即光滩的破碎化程度是最高的,碱蓬的破碎化程度则最低。芦苇、碱蓬和光滩的斑块形状及结构都较为简单。以黄河三角洲典型景观分类为基础,探究潮沟发育、道路修建和径流量对其变动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中,黄河三角洲地区道路长度增加趋势明显,而黄河径流量(利津站)呈明显下降趋势;潮沟发育程度越高,湿地景观面积则越大;黄河径流量越高,湿地景观面积则越小。道路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破碎化程度影响最大,道路修建活动越强,则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潮沟和道路对芦苇和碱蓬面积所占比例均呈负效应,径流量对其则呈正效应。道路修建对芦苇和光滩的形状结构影响较大,且为正影响。借助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潮沟发育各指标对黄河三角洲典型景观类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沟长度与整体景观面积、潮沟分维值与芦苇周长-面积分形指数、潮沟频数与光滩周长-面积分形指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潮沟数量、长度及分维值与碱蓬的面积占比、破碎化程度及周长-面积分形指数具有负相关关系;潮沟数量、长度与芦苇的破碎化程度和面积占比也呈较大的负相关关系;潮沟密度对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潮沟数量是对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贡献最强的潮沟指标。
其他文献
我国于1981年入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于2006年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至今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达24个之多,在世界人权保护领域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个人口近14亿的大国,我们国内的人权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人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且至今仍未批准在世界人权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不利于我国国内的人权保护体系建设,亦对我国在世界人权领域的声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
目的: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的恶性肿瘤。近些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各个地区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预后较差,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ACBP)是生物活性肽的一种,在我们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ACBP不仅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癌症,并发现ACBP能够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这为我们寻找结直肠
随着发现的稠油油藏逐渐增多,其开发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大力发展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取得的增产效果显著。多元热流体中的CO2与O2等腐蚀性气体组分会造成注热管道发生快速腐
拉威尔作为浪漫主义后期钢琴创作的佼佼者,用自己对多元音乐风格的追求,让钢琴音乐的演奏和内涵有了全新的展现。《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拉威尔晚期非常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音乐中不仅显露出欧洲音乐风格的本土性,又包蕴多种异域情调的音乐色彩。本文的写作是笔者做了大量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自身演奏过程中对该协奏曲的理解进行分析,从异域节奏、多种调式的运用以及和声特色等三个方面,对该作品中的多元音乐元素进行深入探析
农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固碳周期短、储存量大的特点,是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其含量的轻微变化都可能引发大气CO2的强烈变化。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低碳农业的提出和进一步实施,量化分析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迁移和固碳潜力成为新的关注点。为进一步明确固原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及其与增产的协同效应,探求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贮存、迁移规律及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准确评估农田生态
本文主要研究了 Gorenstein AC同调模的同调性质.首先引入了n-强Goren-stein AC同调模,并研究了它们各自的同调性质.其次给出了分次level模和分次绝对clean模的概念,讨论了分
目的:CD-NP是一种人工设计的利钠肽,对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疗效和作用原理尚不明确。本课题拟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中观察肾功能变化,并观察CD-NP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利钠肽系统和肾脏病理的影响,阐明CD-NP的作用原理。方法:本实验通过将Sprague—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以制备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模型,测定模型中血浆儿茶酚胺、肾素、肌酐,24小时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人为引入旱生灌木锦鸡儿属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用以植被恢复,与之伴随土壤旱化、草本退化、草原景观破碎化等一系列草原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现象,使得荒漠草原逐步向灌丛地人为转变。鉴于此,本文选取人为引入灌丛过程中形成的草地-灌丛镶嵌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界面理论,选择荒漠草地(desert grassland,DG)、草地边缘(grassland edge
观赏海棠是我国北方重要观赏花灌木和园林绿化树种,施肥和灌溉是海棠大苗培育的关键。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肥料浪费严重,为提高大规格苗木质量同时,达到节水节肥、提高苗木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急需积极探索园林大规格苗木培育的新方式。本试验选用2-3年生‘秀场’海棠(Malus‘Showtime’)作为试验材料,在北京市顺义区河庄村林场基地建立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区。本文主要应用滴灌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 bovis)是牛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此外,该菌还可引发乳腺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在如何控制上述疾病的传播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