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矿业发展要求以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等因素协调发展为前提,以绿色循环经济实现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基础,在国家实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社会人文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基于矿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人文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并致力于推动矿业经济增长,我国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角度对矿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矿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将矿业绿色循环发展视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于现场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矿业绿色循环发展所涉及范围,确定了系统边界,包括模型地域边界、时间边界;在充分了解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内在因素的关联性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经济人”假设,将系统划分为包括资源、经济、环境、人口、科技等五大子系统,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在Vensim PLE模拟软件中,设计各子系统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并整合各子系统流图综合设计出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系统流图,构建县域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以略阳县矿业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略阳县位于秦巴区内的汉江和嘉陵江源区,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属于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来源地、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多样性保护区。本研究结合现场调研和年鉴等资料,选取略阳县2008~2015年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直观性与结构性、历史性、灵敏性检验,经过对模型调整优化,模拟值与历史值拟合度相对误差值在-6.97%~+7.50%之间,灵敏度变化值在7.39%~+8.01%之间,均小于10%,确认模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最后以解决略阳县矿业现有问题为目标,优化模型参数,设计出促进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典型四条发展路径,即:当前发展路径I、快速发展路径II、绿色发展路径III、协调发展(绿色循环)路径IV。仿真模拟2008~2015年的矿业发展状况,根据四条发展路径的模拟结果,给出了仿真效果分析与建议。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当前发展路径I条件下,矿产资源消耗快,后期资源储量缺口大,生态环境质量差,矿区社区和谐度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难以实现县域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综合考虑资源保障能力、经济发展活力、环保责任、人居环境的舒适性、科技发展等因素,通过四种路径的对比分析认为,协调发展(绿色循环)路径是实现县域矿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最优路径,在协调发展(绿色循环)路径IV条件下,到2035年相比当前路径,资源储量上升4486.7万吨,为7.67%,实际采选量下降10.38%,矿业GDP和矿业绿色GDP上升接近6%,县域GDP上升了18.74%,环境相对污染程度下降了23.19%,矿区和谐度上升了38.33%,固体废弃物排量下降了34.49%,科技水平上升了10.61%,人口数量水平基本维持稳定。最后基于协调发展(绿色循环)路径的政策参数,提出发展建议,以期能为尽早实现矿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