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工业的发展,染料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污染也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其处理技术成为急需探索的问题。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高效手段之一。随着材料科学和多金属含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的发展,基于多酸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兼具有机材料的柔性﹑无机材料的刚性及杂多酸的强酸性和结构多样性等特点,使其应用前景日益广泛,近年来在吸附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本论文是采用Dawson型结构的杂多酸以及过渡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二联吡啶为原料,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染料,来研究该类材料的液相吸附性能。第2章采用水热法以Dawson型磷钨酸﹑CoCl2·6H2O和二联吡啶(2,2′-bipyridine)为原料合成了[Co(2,2’-bipy)3]3(P2W18O62),并通过FT-IR﹑EDS﹑TG﹑BET等进行分析可知该材料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并系统探讨不同因素对其吸附亚甲基蓝(MB)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与杂多酸复合之后,二联吡啶配合物的水溶性得到了有效地抑制,使其可应用于液相吸附,且其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80.97 mg/g,碱性条件及高温时有利于MB吸附。第3章采用简单的化学共沉淀法,以铜为金属离子,合成了杂化材料[Cu(2,2′-bipy)3]3(P2W18O62)。研究发现低pH和高温有利于该材料对MB的吸附,Langmuir和拟二级模型可分别用来描述其吸附过程的等温以及其动力学的相应吸附。且该吸附是自发并且吸热的一个过程(△G<0,△H>0)。通过探讨对系列染料的吸附性能探讨可知,[Cu(2,2′-bipy)3]3(P2W18O62)对阳离子型染料MB和Rh B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前面两章以钴和铜为金属离子,Dawson型磷钨酸为杂多酸合成杂化材料,研究发现合成的材料对MB都有较好地液相吸附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他Dawson型杂多酸与有机无机配合物形成的杂化材料是否也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探讨了不同种类Dawson型杂多酸与二联吡啶配合物形成的杂化材料的吸附性能,分别合成了[Ni(2,2′-bipy)3]3(P2W18O62)﹑[Ni(2,2′-bipy)3]3(P2Mo18O62)和[Ni(2,2′-bipy)3]3(P2W9Mo9O62)。结果表明,这三种杂化材料相应的热稳定性在复合之后都得到了提高,且复合之后比表面积远大于杂多酸,且最大吸附量可分别达到172.71,245.10和149.92 mg/g,说明复合之后吸附性能都得到了明显地增强。从实验数据可知,这三者的吸附过程都可用Langmuir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且吸附过程都是自发的,对阳离子型的染料也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由此表明,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相当有前景的设计策略来处理阳离子型染料废水这类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