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秩稀疏分解的新型脑电信号处理方法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电信号处理作为脑机接口的基础,在神经科学、医学、生理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脑电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常见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如独立成分分析等都是从信号的“源”出发通过一系列变量的线性叠加来近似原信号。本文针对脑电信号的处理,从信号的组成部分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脑电信号是由背景信号与任务意识信号组成,固有背景信号是被试在任何状态下所具有相对稳定的脑电信号,任务意识信号是由被试在特定任务下由相应皮层神经元激活所产生的,而实际采集到的脑电信号是以上两者和噪声的混合叠加。然后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脑电信号处理进行了研究。1)本文提出了基于低秩稀疏分解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对低秩稀疏分解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简单介绍了一些算法。然后基于低秩稀疏分解处理脑电信号,建立脑电信号的低秩稀疏分解模型,认为脑电信号是由低秩的固有背景信号与稀疏的任务意识信号叠加而成,进而探索新型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2)本文提出了基于脑电信号低秩部分的身份识别方法。为了研究脑电信号的低秩部分为固有背景信号,是被试在任何状态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脑电信号,在身份识别中,基于低秩稀疏分解算法去除脑电的任务意识信号,分析被试的固有背景脑电,进而完成身份识别。首先对原始脑电数据进行滤波,基于GoDec算法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分解,将得到的低秩部分基于相位和幅值信息进行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相位同步特征,随后将低秩部分与原始脑电信号相结合投影到子空间中,进行二次特征提取,最终使用稀疏表达分类器进行分类。3)本文提出了基于脑电信号稀疏部分的运动想象认知任务分类方法。为了研究脑电信号的稀疏部分为任务意识信号,是被试在特定任务下由相应皮层神经元激活所产生的脑电信号,在运动想象分类任务中,基于低秩稀疏分解算法提取任务意识信号,分离被试的固有背景信号进而进行运动想象分类。首先将原始脑电数据分别基于GreGoDec算法和MBRMF算法进行处理,分解出脑电信号的稀疏部分,尝试提取出脑电信号的任务意识部分,而后使用共同空间滤波算法进行特征提取,最终使用线性判别分类器进行分类。本文基于低秩稀疏分解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针对不同应用选取不同部分进行研究,为脑认知科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低秩稀疏分解方法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在两方面应用中均优于原信号。特别是在原信号效果不好的theta频段,低秩部分的身份识别结果提高10%左右并且相当稳定。
其他文献
褶皱是人类大脑皮层的一个基本形状特征,它对于刻画人类大脑的结构来说非常重要,这些褶皱的形状不仅在不同的大脑之间表现出差异性,而且在同一个大脑上的左右半脑上都显示出
不确定数据聚类是传统数据挖掘的扩展,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研究价值,受到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不确定数据聚类问题属于典型的NP难解问题,并表现出了典型的NP难解问题的特点
新颖人机交互技术日益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手势识别技术因为其自然性和实用性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课题。传统的手势识别技术大多是基
由于现代社会对安全需求的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步态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旨在通过人们走路的姿态进行身份识别。相比其他特征,步态可以在被识别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使得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很难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信息过载现象。随着Web2.0的迅速发展,人们希望
基于数字指纹的文本抄袭检测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网页去重、图书馆资源版权保护、软件著作权保护等领域。数字指纹检测算法具有存储空间小、检测速度快的优势,适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手机端的网络购物支付、电子商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有所发展,手机端的身份认证日趋重要。身份认证的任务是鉴别验证访问系统的
在现实世界中,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大量存在。然而,大部分已经存在的多模态优化算法都面临着依赖小生境参数、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性能差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适应度-
随着Web2.0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从信息匮乏的时代过渡到了信息过载的时代。个性化推荐技术作为解决信息过载的有效方法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协同过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建设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扩展、可提升的实用共享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任务愈发迫切。该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使不同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