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斑病、褐斑病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检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种类之一,其产量位居水果之首,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分别由柑橘球座菌(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引起的柑橘黑斑病和柑橘褐斑病是引起柑橘果实病变的重要病害,主要在柑橘果实上形成黑色或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果面,导致果实脱落,造成大量减产。本研究对从四川、广西、福建、重庆、巴西等地采集柑橘黑斑病和柑橘褐斑病疑似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获得的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从48个柑橘黑斑病疑似样品中分离得到14株柑橘黑斑病菌株。(1)根据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将分离得到的菌落归为四类。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试验,只有琯溪蜜柚在接种两个月后表现出症状。对接种后的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在琯溪蜜柚上检测出柑橘黑斑病菌的存在。(2)以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为靶标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得到610 bp大小的片段,其灵敏度为0.1 ng。经BLAST比对后,与柑橘黑斑病的同源性达99%,由此明确分离得到的菌株为柑橘黑斑病菌。将获得的14株菌株的rDNA-ITS序列构建进化树,发现柑橘黑斑病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对柑橘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柑橘脂点黄斑病、柑橘炭疽病、柑橘黑斑病的ITS序列进行多重同源性比较,设计了柑橘黑斑病的特异性引物RT-1/RT-2,其靶标带为210 bp。利用L9(34)正交法优化了PCR反应参数。用梯度PCR优化退火温度,明确最佳退火温度为54.7℃。该特异性引物RT-1/RT-2的灵敏度为0.1 pg。该检测体系为柑橘黑斑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灵敏的检测手段,为柑橘黑斑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2、从8个柑橘褐斑病样品分离得到4株柑橘褐斑病菌株分离得到的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灰色,气生菌丝发达,分隔,多分枝。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簇生,直立或顶端微弯曲,有分隔,但不分枝,色泽从基部到顶部由深褐色渐变淡褐色。采用引物PG2/PG3对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得到481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后,与引起柑橘褐斑病的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 (Fr.) Keissle]同源性为99%,结合病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判断引起柑橘褐斑病害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编辑队伍中,新闻编辑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这支队伍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新闻编辑的职责是什么,如何认识新闻编辑的职能和职责,这似
在电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应对上级众多电视台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不具备资源、人员、设备等优势的情况下,节目的本土化是必然
讲授新版“概论”应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整体与部分的自然和谐.唯有如此,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住新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构体
大豆浓缩蛋白(SPC)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容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而牛磺酸(Tau)是一种氨基磺酸,由于植物性蛋白中缺乏牛磺酸,所以在某些水产动物饲喂含有高植物蛋白水
1rn★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时间自2019年12月起.rn★失业人员的领金期限、就业失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人社部门加力加速落实稳岗返还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截至3月18日,已向128万户企业发放186亿元,惠及职工4230万人.rn河北:失业保险助力稳岗
期刊
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寒热并调法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乌梅汤证等条文中对寒冷与温热药物共同运用的方法,临床上运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
本试验旨在明确化学杀菌剂多次施药对苹果连作障碍的调控作用,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重要的配套应用技术。本试验通过大田药剂混土施药的方式,研究代森锰锌施药1年、施药2年和施药3年,多菌灵、咯菌腈、福美双施药1年和施药2年对连作苹果园土壤微生物、果树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四种药剂最佳的施药次数。1.在大田试验中,四种杀菌剂对有害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
使用浸渍法制备具有纳米催化粒子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可以提高电池性能.结合静电喷雾技术以及浸渍法制备的Sm0.2Ce0.8O2-δ(SDC)La0.8Sr0.4Co0.2Fe0.8O3-δ (LSCF)浸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奋力开拓,他们的付出可歌可泣,而其中英年早逝者,尤其令人唏嘘.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