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视频流平台开发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图像和声音信息的数字处理与传输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运动图像及其伴音通用编码标准(MPEG标准)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规范化,为数字视频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正处在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字电视数据流平台的需求与日俱增。本课题在前几届研究生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配合硬件板卡,完成了Linux下,MPEG-2 TS输出PCI总线插卡驱动程序的开发。该码流输出系统可按不同码率,将存储在硬盘中的测试、评价、演示用TS数据流,以不同输出方式,转换成码流送出。论文工作中,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用户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即可完成输出码流的操作。在码流回放中,用户可进行“暂停”和“断点播放”特技操作。本文开发了TS预处理程序,使系统在码流循环播放模式下,首尾无缝粘结,并实时更新定时参数。由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码流播放连续、无间断等优点,因此适用于数字电视设备和系统的研制、生产、调试和测试,也可用做商场展示数字电视接收机或机顶盒的信号源,或为维修数字电视设备和系统提供信号。我国数字电视广播事业即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电视信号的生成、分析、编辑和后期处理,已逐步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是在课题组多年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一款“数字音视频流多媒体编辑工作站”。工作站针对常用的多媒体数据流文件,进行多种处理:数字音视频信号的编解码;单路节目和多套节目的复用;不同MPEG-2系统流的转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MPEG-2、MPEG-4、XVID、H.263等不同标准码流的转换;码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变换;数据流的分析;分量信号或数据流的播放;图片浏览等。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可扩展性较强。另外,为了保护累积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工作站的防盗版保护措施。码流回放系统和数据流工作站,是全组师生多年工作的结果,本人只承担了其中一部分工作。这两个平台的开发,若能为课题组今后研究工作添砖加瓦,对我国数字音视频技术实用化起到微薄作用,那么本人将深感欣慰。而这首先归功于数字视频技术社会需求的推动,得力于协作单位的支持,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深入指导,实验室同学们的合作,网友们的交流,以及亲友的支持。本论文工作得到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23100611)资助。
其他文献
该文对现有自相似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计算机进行了仿真验证,并运用模型分析网络业务的合并与分解及网络视频业务.也对自相似业务的产生原因做出了初步的解释.论文第二章
针对当前印刷领域中印刷图像色彩处理方式的稳定性及存在的不足,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色彩处理方式,即印刷色彩空间转换及分色原理,同时设计出
本文着重研究在多速率DS-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与之息息相关的信道估计技术。本文在第二章中给出了多速率DS-CDMA系统的几种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常用的可变扩频
随着数字视频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数字视频对计算机、电信及图像行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而噪声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视频序列中,影响着视频的视觉效果和其进一步处理、加工,所
H.264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它采用多种先进的编码技术,在大幅度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增强了抗误码能力和网络适配性.对H.264标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有助于我们进
传统的监控摄像机网络采用的是星形连接,一般每一个监控点的上行信号(图像信号)和下行信号(控制信号)都是专门铺线的。对于一个大型的监控系统,在中心机房,线路已经多得如蛛
扩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测控等领域,采用伪随机序列的直扩方式对中低轨道卫星进行测控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该文分析了多普勒频率对扩频测控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对伪
对网络流量按照应用进行分类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使用分类结果来规划和设计高效的网络,并预测应用的发展趋势。然而,基于端口号的流量分类方法由于多种新型应用的出现,其准确度大
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基于IP网络的MPEG-2视频会议系统编码终端的实现.首先该文在对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经典协议H.323进行了一定介绍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会议电视系
当前,基于宽带IP城域光传送网的解决方案,如IP overATM,IP over DWDM,RPR等,在扩展性、资源利用率或组网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好地满足宽带光城域网的发展需求,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