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套作大豆异黄酮积累规律及风干期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植株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对大豆植株本身有促进结瘤、限制外源微生物生长等作用。本试验在玉/豆套作和净作两种模式下,以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的四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净、套作大豆异黄酮积累规律的差异,并对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动态变化以及叶片、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田间小气候的关系作了系统研究;试验还探明了采收后风干期,净、套作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变化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醇提法,完全
其他文献
水稻籼粳亚种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杂种育性问题一直是制约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障碍。从遗传学水平上分析杂种不育机理,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籼稻珍汕97B与粳稻辽91B为亲本,建立F2群体,构建了分子遗传图谱,并在早、中、晚季三种环境下,对小穗育性和花粉育性进行了QTL定位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籼型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含
学位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经2mM的亚精胺(Spd)叶面喷施处理后,研究了低温弱光(5℃,30001x)逆境条件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植株内的生理变化;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东农303为试验材料,以含亚精胺生合成关联基因的农杆菌载体质粒侵染这3个品种的试管薯,进行了亚精胺生合成基因转化马铃薯再生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弱光逆境影响了马铃薯的光合效
学位
烟草是以收获叶片为目的的经济作物,而因为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在烟苗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遭遇恶劣气象条件极易发生早花现象。湘南烟区每年春烟种植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早花现象。本研究以湘南烟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近十年湘南烟区温光等主要气象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并设置一系列模拟调控试验进行验证。结论如下:1苗期低温、短日照诱导均能使现蕾期提前。烤烟NC82苗期温度低于12℃、日照小于8h/d将出现早花现象,8℃
学位
采用施氮量和留叶数双因素裂区试验,以不同施氮量为主区,留叶数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产值、外观特征、物理指标及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烤烟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面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90,120,150kg/hm2)而增加;同一施氮量水平下,留叶数对烤烟株高、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面积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留叶22片和留叶20叶处理显著
学位
酸铝是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作为中等耐铝植物的油菜,其耐铝性相对于大豆、水稻等作物来说相对较低,因而易受到铝毒害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根系分泌物在植物外部抗铝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试验对16个油菜品种进行耐铝品种筛选,选出耐铝型油菜中双7号和铝敏感型油菜华油2790为材料,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法培养油菜,通过溶液收集法收集根系分泌物,研究了铝胁迫下油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的分泌变化特性,探讨了
学位
由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选育和推广水稻抗病品种(组合)是控制这一病害最安全、经济、环保的方法。湘资3150是湖南省的一个地方品种,经多年的试验证明,该品种对稻瘟病表现出广谱持久抗性。为了定位和克隆湘资3150中的抗瘟基因,本研究以湘资3150和感病品种C039杂交(C/X)后代F2为基础,采用单粒传法,经8代自交构建了包含286个株系的F10重组自交系
学位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而雌蕊功能正常的现象。雄性不育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中,图位克隆核不育基因费时费力。目前为止,虽已对许多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标记与定位,但尚未有图位克隆到甘蓝型油菜不育基因的报道。油菜与拟南芥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证明油菜与拟南芥基因组同源性很高,这意味着可以利用拟南芥育性相关基因克隆油菜的雄性不育基因以及开
学位
铁膜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过程中在根表形成的独特结构,其表面特殊的电化学性质和-OH功能团,可通过离子间的吸附-解吸、氧化-还原、有机-无机的络合等作用方式,影响根际环境中金属阴、阳离子的生物有效性。本试验以两种不同铝耐型水稻红良优166(铝敏感性品种)和菲优多系1号(铝耐性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就根表铁膜数量和形成方式对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铁膜对铝吸收特性的影响以及铁膜与磷共同作用下对铝
学位
水稻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的组织培养再生始于1968年,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品种水稻建立了良好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如日本晴、中花11和卡萨。但许多有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价值且种植面积较广的粮食品种,其利用成熟胚诱导的再生频率却很低,转基因培养体系的建立较为困难,如中国的籼稻品种93-11。本实验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水稻模式品种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成熟胚诱导和分化各个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而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直立卷叶的水稻由于其在种植时通风良好,光合作用充分,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目前并没有直立叶片的水稻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为了研究该突变体发生突变的分子机理,我们利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分析了野生型水稻T65和直立卷叶突变体1317幼苗期叶,分蘖期叶枕、叶脉和叶片。对于双向电泳得到的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