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Ti Al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密度,可以在满足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重效果,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金属间化合物的本征脆性导致Ti Al合金的室温塑性较低,在加工过程极易发生开裂,严重阻碍了合金生产和应用的发展。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所需材料的服役温度进一步提高,高铌Ti Al合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Nb元素的添加在提高Ti Al合金高温强度的同时
【基金项目】
:
国防“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5711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Ti Al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密度,可以在满足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重效果,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金属间化合物的本征脆性导致Ti Al合金的室温塑性较低,在加工过程极易发生开裂,严重阻碍了合金生产和应用的发展。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所需材料的服役温度进一步提高,高铌Ti Al合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Nb元素的添加在提高Ti Al合金高温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合金的室温塑性,并且高铌Ti Al合金中的有序B2相会使合金的塑性降低,进一步恶化了Ti Al合金的开裂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高铌Ti Al合金为研究对象,对该合金的开裂行为及其与组织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力学实验和微观组织表征,研究了高铌Ti Al合金低温脆性断裂和高温韧性断裂过程中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孔洞演化,与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的关系,分析了高铌Ti Al合金冷却过程中热应力对相变和热致变形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设计了近片层、全片层和(B2+γ)两相三种组织的高铌Ti Al合金,并通过室温弯曲实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对高铌Ti Al合金拉应力作用下微裂纹萌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铌Ti Al合金的脆性断裂主要受微裂纹萌生过程控制;在高铌Ti Al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片层结构的塑性各向异性和B2相的硬脆性,片层团界面处和B2/γ相界面处的塑性应变难以协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成为裂纹萌生的主要位置。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了不同组织高铌Ti Al合金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断裂韧性,并通过裂纹扩展路径分析,研究了高铌Ti Al合金的不同增韧机制和微观组织对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铌Ti Al合金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存在塑性变形、裂纹扭折和剪切韧带等多种韧化机制;由于片层组织的塑性变形和解理断裂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裂纹在片层团界处容易发生偏转,同时片层结构容易产生剪切韧带,因此相比(B2+γ)合金具有更高的断裂韧性;随着温度升高,裂纹尖端塑性区域增大,同时界面强度降低导致裂纹扭折程度和剪切韧带数量增加,导致断裂韧性相比室温条件有明显提高。结合700℃~1000℃温度范围内的拉伸实验,以及对孔洞形貌和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高铌Ti Al合金韧性断裂过程中孔洞的形核、长大及联接过程,及其与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及变形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高铌Ti Al合金的韧性断裂与孔洞萌生有重要联系,但是其断裂应变量是由孔洞演化和合金塑性变形能力共同决定的;孔洞形核发生在高铌Ti Al合金拉伸变形过程中软化的初期,并且受塑性变形和扩散两种机制控制;片层结构的塑性各向异性导致Ti Al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同取向片层团内的应变呈不均匀分布,促进孔洞在片层团界处的形核与长大;β/B2相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β/B2相较高的自扩散系数促进孔洞形核,另一方面β/B2相的塑性变形能够协调片层团和γ晶粒之间的不均匀应变分布,提高Ti Al合金的变形能力并抑制孔洞萌生。采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和微观结构表征,研究了高铌Ti Al合金冷却过程中热应力对相变和热致变形的作用,并分析了热应力对冷却过程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铌Ti Al合金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会促进低温阶段α/α2相中γ片层的孪生形核,从而增大γ片层取向的均匀性,并增加γM/γT界面的数量;热致变形产生的塑性应变主要集中γ相内,并且不同片层团之间的塑性应变分布并不均匀;位错的大量增殖和塑性应变的不均匀分布使得高铌Ti Al合金的室温强度和断裂韧性降低,导致合金的开裂倾向性增大。
其他文献
Ti-7333合金由于其高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及优异的塑性加工能力等一系列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高强钛合金结构件潜在的选材之一。同时,为了探索Ti-7333合金在高强钛合金紧固件方面的应用前景,需对其热轧组织特征及后续热处理对其组织性能等的调控规律等进行研究。本文以热轧Ti-7333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BSD、TEM和晶体学计算等方法分别对热轧合金的组织特征、固溶处理过程中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水平的进步和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以机器视觉平台为载体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系统的应用日趋普遍。目标跟踪算法可以为机器视觉问题提供核心解决方案,因此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提出了全新的特征提取方法与模板更新策略。然而,目标跟踪算法在受到各类复杂场景的干扰时依然会出现失败。因此,目标跟踪算法的精确性和鲁棒性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将目标跟踪
遥操作技术是一种在远距离跨度的约束下,为实现人与机器人同步交互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人类实现感知和行为在远端延伸的方式,目前已经在深海、深空探测、核废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操作任务的逐渐复杂化,且受制于单机器人操作能力和操作者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传统的单操作者单机器人(简称单人单机)遥操作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任务需要。所以,采取多操作者多机器人(简称多人多机)遥操作成为解决这类任务必
因生产工艺限制,电池包压铸下箱体的挂点外形不规则,在进行结构仿真前处理时,无法对零部件抽取中面划分2D网格,最快速的方法是利用tetramesh划分四面体网格,但网格数量较多,在仿真时会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且精度不高。本文利用HyperMesh的solid edit和solid map功能对挂点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在轨白细胞计数能够有效地监控航天员的免疫功能状态,这对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流式细胞仪因体积大、缺乏微重力适应性、操作维护复杂等缺点难以满足载人航天的应用需求。相较于传统地面应用,航天用检测仪器需额外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微重力适应性、操作简便、高可靠性与易维护性、以及低消耗与低排放的特性。针对流式细胞术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本
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对提高飞机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数值模拟方法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类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设计的各个阶段,缩短了飞机的设计周期。本文采用自动微分、机器学习以及活跃子空间方法,开展了气动外形梯度优化设计和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结合离散伴随方法和降阶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合两步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优化效率、全局收敛性和鲁棒性。本文主要工
在铝合金压铸生产过程中,铸件内部难免出现气孔现象。以我司某压铸箱体为例,对轴承安装孔位置出现大量气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铝水在充填时先充填了轴承安装孔位置的渣包,然后铝液充填完轴承安装孔位置汇合发生紊流、裹气,气体被卷入金属流中是铸件内部有大量气孔的主要原因。通过修改浇道、优化工艺参数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此问题的再次发生。
脑损伤包括脑血管疾病和创伤性脑外伤,全球每年有数千万人发病,其中重度脑损伤的预后差、死亡率高。传统脑损伤诊断多用影像学分析,如CT、MRI,但时效性差,对影像设备的要求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应用。快速早期生物标志物检测对筛查患者是否发生脑损伤、及时治疗以及预后尤为重要,S-100B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已被证实是非常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在计算机辅助破碎文物修复过程中,将大量碎片进行拼接复原是NP难问题。高效的文物碎片智能分类方法可以实现碎片的子集划分,降低碎片拼接时的穷举规模,分解前移拼接NP难矛盾,提供对破碎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过程的有效支撑。本文围绕陶瓷文物碎片的智能分类,通过理论分析、方法设计与实验对比,对陶瓷文物有效特征提取、主动学习分类过程优化、词袋模型优质码本生成、基于决策融合分类器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一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应用到更多领域中,其工作环境、监测对象及信息日趋多样。为保证不同应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需提供必要的服务质量保障,质量保障机制成为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质量在数据传输上主要关注时间性、可靠性;在感知器件确定的情况下,数据采集质量则主要受网络覆盖度及连通性影响,服务质量保障需要网络不同层次提供支持机制,机制实现依赖不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