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比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结合而成的女性主义翻译成为了当前翻译研究一个日益突出的发展方向,同时涌现出了大批女性主义翻译家和批评家,其代表人物包括哈伍德(Sussane de Lotbiniere-Harwood)、张伯伦(Lori Chamberlain)和芙罗图(Luise von Flotow)等。她们从性别研究角度发掘译作和原著隐藏的男性至上主义和性别歧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思潮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朱虹引介到中国,随后对我国的文学批评和女性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并很快开始影响到我国的翻译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紫色》两个汉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紫色》是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所选择的汉译本女、男译者分别是陶洁、杨仁敬。本研究讨论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如何影响译者,以及女性主义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彰显译者主体性,有意识的在翻译过程中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本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女性主义的定义。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及对《紫色》译本的研究,从而指出该论文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介绍了本研究使用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为研究设计,包括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的介绍。第章对两个汉译本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女性主义译者如何采用弗拉德提出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女性主义意识,如何就女性生理特点,心理感受,外貌描写和性描写的句子的翻译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最后在第六章得出以下结论:  (1)与男译者杨仁敬相比较,女译者陶洁在翻译过程中彰显出更多的女性主义意识。她注重加强对女性描写的审美效果,在乎女性的心理感受,敢于向父权语言进行挑战。女译者的翻译注重女性的自我认同感和心灵的解放,进一步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在一定情况下,女译者没有完全从父权制统治中脱离出来。她们对于某些原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某些女性意识的敏感性甚至要次于男译者。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她们没有逃脱父权制统治的烙印。  (3)在一定场合中男译者同样彰显女性翻译意识。一方面,他们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男译者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予以同情,希望她们能够获得独立和解放,从而在翻译过程中有所体现。  
其他文献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分析《棋王》英译本译者詹纳尔的翻译手法与译文效果。本研究选取部分实例,并把它们分为词层、句子层、篇章层和风格层次进行解释。功能对等强
新闻报道是当下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方式之一,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也会影响读者的意识、判断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式,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分析语言的表层特征及其产生的
本文试图给“给”字句研究寻找新的突破点,重新定义“给”字句,提出“给”字句表达“转手”的语义。本文的观点是“给”字句中表达接收者的名词短语在语义上是谓词“给”的宾
Nunan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身份追寻已然成为社会文化语境的一个突出问题,整个人类历史似乎可以被看成是一次身份追寻之旅。“身份”这一词汇,简单说来,可被看作“我是谁”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不仅变得必要,而且不可避免。当代社会,在跨文化语境下有效交际的能力成为普通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然而,关于普通人所做的演讲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