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在正常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凝血功能状态的监测、比较与传统凝血试验间的差异以及在指导子痫前期孕妇抗凝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2组。对照组为55例正常孕妇,根据孕周不同又分为2组,一组为孕20-28周(不包括28周)的正常妊娠中期孕妇(n=22);另一组为孕周≥28周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n=33);子痫前期组为51例子痫前期孕妇,根据病情轻重又分为3组:A组为子痫前期轻度组(n=17)、B组为子痫前期重度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24),C组为子痫前期重度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10)。在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中按治疗时选用低分子肝素的情况分为治疗组(n=11)及非治疗组(n=10)。分别在入院时和住院2-7天经产科子痫前期常规治疗或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均进行TEG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AT-III)、血小板计数(PLT)了解凝血功能变化。①比较正常孕妇的TEG各参数在中晚孕期的变化;②比较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的TEG各量化参数R时间、K时间、α角、MA值、CI值的差异;③比较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PT、APTT、Fg、TT、D-二聚体、AT-III值的差异;④比较 TEG各参数与传统凝血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⑤比较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的TEG各参数的变化。 结果:正常中孕期及晚孕期孕妇TEG各参数均呈高凝状态,且随着孕周增加而加剧(P<0.05);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的TEG各量化参数:A组、B组、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与对照组、A组、B组之间两两比较:α角明显减小,MA值减小,CI值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子痫前期各组的常规凝血象中PT、APTT、Fg、TT、D-二聚体、AT-III值分别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与 TEG中的MA值、CI值在中晚孕期均呈线性相关,中孕期PLT与MA值的相关系数r=0.79, p=0.000(<0.01),PLT与CI值的相关系数r=0.74,p=0.000(<0.01),晚孕期PLT与 MA值的相关系数 r=0.40,p=0.021(<0.05),PLT与CI值的相关系数 r=0.20,p=0.018(<0.05);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的TEG各参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正常中孕及晚孕孕妇TEG检测结果均为高凝状态,且随孕周增加而加剧,符合妊娠期孕妇的凝血系统改变;②子痫前期重度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整体凝血状态呈低凝状态;血小板正常的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与正常妊娠期无显著变化;③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CI值与血小板呈线性相关;④TEG可作为观察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