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活动消耗了大部分“稀缺”的石油产品,引发了能源安全、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交通能源模拟已成为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部分。先进汽车技术与替代燃料的出现与成熟,加上创新性的交通能源政策,为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在我国,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转型期,评估交通的发展与政策的潜在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在交通演进实证规律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开发了基于时间与支出预算的模式划分模型。该计算模型区分城市与城间交通、城市与农村人群,将结构演进中的模式间竞争性、饱和性与“归一化”的特点纳入同一体系予以考察,改善了目前多数研究中对结构问题的忽略或简化;论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价格模型,利用能源平衡表校准投入产出表,从而建立了混合型投入产出表,用于CGE模型构建。这是论文的两个学术创新。通过比较CGE模型与技术模型的功能以及在交通应用上的优势与局限,论文构建了由IPAC-SGM2002、模式划分模型与IPAC-AIM/Enduse软连接的模型框架,以便综合考查经济、交通、能源的互动影响。论文以2002年为基年,研究30年内的交通发展及其影响,对交通活动水平、结构演进以及汽车技术选择三因子进行了模拟。通过构建基准线、燃油税以及“脱钩”三个递进情景,围绕“交通及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否脱钩”这一中心问题,研究了三因子对政策的响应以及能源消费的趋势。论文定量评估了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及其时间含义;探讨了实现“脱钩”的政策组合及其可行性问题。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交通能源消费增长仍将与GDP同步,这将是对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2)1.5元/升的燃油税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费,2030年减少10%左右,燃油税越早开征,越具有成本有效性;(3)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2015年后可能进入成熟市场,生物燃料掺烧与柴油技术等维持“小市场”状态,其他技术仍是长期选择;(4)交通与经济增长的“脱钩”非常困难,需要更快的技术进步与更高强度的政策,但大部分政策具有现实可行性,需要扎实推进,以最大限度降低交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