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K理论的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出之后,各学科均开始强调凝练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内容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发展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且高中地理教学容易忽视对于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的现实条件下,对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通过研读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相关期刊、专著,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以及学业要求,并结合地理教师PCK理论构建出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评价指标,调查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希望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研究结论如下:(1)发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存在问题:对人地协调观素养认识不够科学全面、未深度挖掘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内容、对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深度不够没有正确的教师教育理念;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学生学情分析存在问题: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可能的认知路径分析不够清晰、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学习困境分析不够具体;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策略选择存在问题: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目标的选择不够全面、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问题突出、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活动及其安排顺序不够合理;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反馈策略不够合理等。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缺乏学科教学前沿性知识与理念、地理教师教材挖掘深度不够、高中地理考试评价观念滞后、高中地理教学课时紧张。(2)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优化策略:通过地理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进行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重视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地理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地理教师有关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地理信念;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学情分析策略:正确分析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已有水平、科学分析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认知路径;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加深人地协调观教学深度、优化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与顺序安排、使用合适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方法;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评价策略包括强调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等。
其他文献
“简单的一个球泡灯不仅可以接入网络,成为能够用手机APP灵活控制的照明设备,同时还是一个WiFi信号中继器。”张祠瑞对笔者说,“解决了低功耗条件下大量设备连接的业界难题。”$
会议
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前十大品牌中,中国手机厂商占据五六席,这充分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在崛起。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起初中国手机品牌经历了山寨的阶段,随着技术积累,这些
期刊
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二者足以比美,相与为用,各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绵延两千多年而不断,以至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
类似于Bonferroni平均算子和BON-OWA算子,分别引入含参量的Heronian平均算子和H~OWA算子,并研究它们的一些性质,如幂等性、单调性及有界性等,并将H—OWA算子应用于多属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显著提高,但是,在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各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再由主成份分析进一步找出
“教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从而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