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出之后,各学科均开始强调凝练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内容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发展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且高中地理教学容易忽视对于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的现实条件下,对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通过研读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相关期刊、专著,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以及学业要求,并结合地理教师PCK理论构建出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评价指标,调查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希望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研究结论如下:(1)发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存在问题:对人地协调观素养认识不够科学全面、未深度挖掘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内容、对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深度不够没有正确的教师教育理念;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学生学情分析存在问题: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可能的认知路径分析不够清晰、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学习困境分析不够具体;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策略选择存在问题: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目标的选择不够全面、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问题突出、与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关的教学活动及其安排顺序不够合理;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的反馈策略不够合理等。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缺乏学科教学前沿性知识与理念、地理教师教材挖掘深度不够、高中地理考试评价观念滞后、高中地理教学课时紧张。(2)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统领性观念优化策略:通过地理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进行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重视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地理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地理教师有关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地理信念;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学情分析策略:正确分析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已有水平、科学分析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认知路径;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加深人地协调观教学深度、优化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与顺序安排、使用合适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教学方法;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评价策略包括强调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