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近十几年中国的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实践发现,虽然各级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不论是重视程度还是防范力度都在不断加大,但在不少地区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屡见报道,在个别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此现象不禁引发政府和公众的诸多疑问:地方政府在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中所做的努力到底是否有效?如果有效,那么有效程度如何?地方政府的防范工作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以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为命题展开系统研究。本研究首先界定相关基本概念,并对拟运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概述,并阐释各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然后从“防范过程"和“防范结果”、“防范效率”和“防范效果”两个视角提出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讨论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构成和绩效形成基础,从外部、内部两方面分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影响因素,描述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形成路径,考究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形成机理:再者,确定绩效评估原则、内容和方法,分别构建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并基于调研和访谈所得数据,对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以及防范效率、防范效果进行实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的提升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范畴。从概念来看,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应当是“防范过程"和“防范结果”的综合表达;从内容来看,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可以归结为“防范效率”和“防范效果”两大方面。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投入经济性、行为有效性、产出效率性和结果效益性4个。(2)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形成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目标,各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组织不断参与,实施各种防范行为的过程。其中,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绩效形成基础主要包括征地项目、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从防范组织的横向结构来看,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土地征收部门、矛盾纠纷调处机构、维稳组织;从防范组织的纵向结构来看,防范组织机构总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地方政府层、组织机构领导层、组织机构科室层、工作人员层。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绩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土地市场环境、土地-人口-社会环境等;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调机制等。(3)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评估应当坚持职能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开放性四个原则。本文的绩效评估围绕“效率评估”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展开。效率评估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效率,是对防范成本有效性进行的评估,即在实现防范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行政管理成本的消耗。效果评估则是对防范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冲突发生和冲突化解五个方面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的评估,其评估理念在于反映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在经济、社会、政治三方面产生影响的状况以及冲突的爆发和应对情况,前者通常由公众满意度来衡量,这是地方政府追求转型、创建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后者通常由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和冲突化解率等指标表征。(4)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实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影响因素甄别和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评估分析。甄别结果表明,影响防范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征收相关法律、政策,土地出让市场发展水平,被征土地区位、面积等自然状况,被征地群众土地认知;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防范组织机构设置,防范工作规则、流程的制定,约束机制、协调机制,防范组织领导个人风格和工作人员素质,防范工作经验。绩效评估实证选取湖北省襄阳市为研究案例区域,对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质量检验之后,对样本区进行防范效率和防范效果评估。效率评估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5年襄阳市9个区(县)在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过程中重视防范技术,防范水平和防范效率不断提高。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襄城区凭借较高的政治、社会目标实现情况和较低的冲突发生率,成为防范效果最佳的地区,枣阳市、南漳县和襄州区次之。襄阳市地方政府应当从三个方面提升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绩效:第一,改善地方政府的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环境,包括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和大力改善民众防范认知;第二,提升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能力,包括科学提高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效率和加快转变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思维;第三,优化地方政府的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包括合理界定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职能和建立健全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防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