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CO2浓度是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IPCC(2007)指出未来全球CO2浓度将持续升高并且预测这将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植株体内C/N代谢平衡密切相关,而且受外界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的调控。C02浓度和氮肥都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因此,明确C02浓度升高和增施氮肥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评价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采取合理的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农田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以中筋
其他文献
千粒重及相关性状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对油菜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人工合成超大籽粒材料云南061009-1与两小籽粒材料07-5189与06-1007分别构建F2分离群体:F2A, F2B。对两F2分离群体进行表现鉴定、分子标记分析,进而定位控制千粒重、角果长、单位长度籽粒数三性状的QTL位点。主要结果如下:1、大粒材料云南061009-1与小粒亲本07-5189及06-1007之间表现出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培育作物耐盐品种,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是解决作物生产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大豆耐盐鉴定方法及耐盐生理机制研究是发掘和利用大豆耐盐种质的基础,也是开展大豆耐盐性分子遗传、培育耐盐品种的关键。因此,本文利用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分析了长时和短时盐胁迫下离子积累和生理性状的变化与耐盐性的关系,并通过耐盐和盐敏感大豆品种的嫁接试验,分析大豆根和地上部对苗期耐
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了0.74±0.18℃,过去半个世纪的增温速率0.13±0.03℃/10a,这几乎是过去一个世纪增温速率的两倍,并对农业和农
作为公益性公共服务组织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各级政府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生产技能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力量,是实施
大麦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麦也是遗传研究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