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派系在台湾乡村社会中根深蒂固,在台湾大部分乡镇中都存在地方派系,地方派系已经成为台湾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不可回避的部分。台湾基层民主选举中贿选风气严重、甚至出现地方派系与黑道结合的情况,导致基层民主选举秩序失范,对台湾乡村社会建设形成一定冲击。因此,本文把台湾地方派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逻辑,勾勒其在乡村社会中的发展脉络。论文把台湾地方派系置于台湾乡村治理的总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派系为何在乡村社会中发生及不断发展直至与黑金政治相结合,地方派系与乡村治理中的各个主体关系为何。据此,文章利用文献分析、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乡村治理角度对地方派系展开理论研究。论文首先从台湾乡村治理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台湾乡村治理中主要制度安排变迁,乡村社会结构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指出台湾乡村社会战后农户原子化倾向,乡村治理以国家行政权力为主,民主化之后逐步走向多元治理格局。论文其次分析地方派系在台湾战后各个阶段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及其在乡村基层选举中的重要影响力,地方派系是台湾乡村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乡村治理、原子化的乡村社会情况密切相关。论文之后具体探讨了地方派系与地方自治制度的互动,地方派系与村里长、地方派系与农会的互动关系,展现地方派系在乡村社会中具体的运作模式,台湾乡村社会治理环境给地方派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地方派系与主要治理主体是在特定制度安排下理性选择的利益最大化过程。论文最后探讨和总结了台湾地方派系的生长逻辑,指出乡村社会的原子化结构及国家行政力量的单一治理,是导致地方派系不断发展及在转型后空前扩张直至与黑金结合长期占据乡村基层政治舞台的根本原因。论文探讨了地方派系对台湾乡村治理的影响,其消极影响与积极并存。对比台湾乡村治理状况,提出对大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指出要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推进乡村社会发展,构建多元治理格局,避免乡村基层出现权力真空,防止黑恶势力染指乡村基层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