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炎链球菌是人类重要致病菌,其表面的荚膜多糖是关键的毒力因子和重要抗原以及细菌分型的依据。许多荚膜多糖都有支链结构,是重要的抗原表位。改变这些支链结构是细菌产生新的血清型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支链结构与肺炎链球菌毒力的关系并不清楚。血清型23F分离自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是肺炎链球菌7价糖蛋白结合疫苗(PVC7)和23价多糖疫苗(PPV23)中的一个强毒血清型。它的荚膜多糖含有位于支链的鼠李糖和甘油-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9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链球菌是人类重要致病菌,其表面的荚膜多糖是关键的毒力因子和重要抗原以及细菌分型的依据。许多荚膜多糖都有支链结构,是重要的抗原表位。改变这些支链结构是细菌产生新的血清型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支链结构与肺炎链球菌毒力的关系并不清楚。血清型23F分离自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是肺炎链球菌7价糖蛋白结合疫苗(PVC7)和23价多糖疫苗(PPV23)中的一个强毒血清型。它的荚膜多糖含有位于支链的鼠李糖和甘油-2-磷酸,因此,本论文选取血清型23F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敲除了预测的转移酶基因wchW和wchX,获得突变株△wchW和△wchX,也获得失去荚膜的突变株△wchA。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分子筛分离纯化突变株的荚膜多糖,并用核磁共振(NMR)解析多糖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突变株△wchW的荚膜多糖失去了鼠李糖支链,突变株△wchX的荚膜多糖失去了甘油磷酸基团,因此鉴定Wch W是将支链鼠李糖以α-1-2糖苷键连接到主链半乳糖上的转移酶;Wch X是将甘油-2-磷酸连接到主链半乳糖上的转移酶。免疫杂交反应表明甘油-2-磷酸支链是抗血清因子23d识别的抗原。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荚膜多糖支链结构对肺炎链球菌的影响。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野生株和突变株的荚膜大小和通透性以及体外生物膜的形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它们对人鼻咽道和肺上皮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粘附;通过滴鼻感染小鼠,检测了它们在鼠鼻咽道形成的生物膜以及对肺部的感染。研究发现,失去甘油磷酸支链后导致荚膜多糖大量减少;相比野生株,突变株△wchX在体内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比野生株提高了9-10倍,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的数量和引起肺部炎症的能力也都增强。而失去鼠李糖支链后,荚膜多糖的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通透性增加了,突变株△wchW在体内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稍有增强,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对肺部的感染与野生株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对小鼠腹腔注射细菌后,△wchX对小鼠的致死率只有20%,在一天内,△wchW的致死率是80%,野生株的致死率是100%。这些结果清楚地揭示荚膜多糖不同的支链结构对肺炎链球菌的影响不同。甘油磷酸支链极大地影响该菌的感染力和致死力,而鼠李糖支链对该菌毒力的影响不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荚膜多糖支链结构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对肺炎链球菌的防治和潜在流行菌株的预测以及新疫苗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内蒙古草原植物资源丰富,野生葱属植物作为草原群落的伴生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而且兼有观赏及食用、饲用和药用价值,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逆特性。功能菌是指一类功能各异的有效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宿主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抗病能力。本文以内蒙古草原群落中野生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筛选具有固氮、溶磷、解钾能力的功能菌株和高效菌株,并探究
肉牛产业是我国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是当前肉牛育种的主要目标。肉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是典型的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其遗传调控机制复杂。秦川牛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但与国外肉牛品种相比仍有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等问题,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提高秦川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对于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KIRIN2基
细胞衰老和不同组织器官的损伤是产生机体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衰老常常伴随着体内过氧化物酶体的耗竭,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增大,同时还会发生DNA的损伤以及线粒体的氧化损伤等等。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的损伤对于机体衰老有重要指示作用,寄生于肠道内的大量肠道菌群也被看作是衰老的关键调控因素之一。目前,多种抗衰老药物不断问世,其中传统中药和蒙药在抗衰老与抗损伤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我们发现蒙药乌兰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骨骼肌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缺失会导致脂肪沉积减少、肌肉含量增加,引起“双肌”现象。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是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胆汁酸及胆汁酸受体在脂质代谢起到重要的作用。胆汁酸代谢和脂质代谢与MSTN存在潜在的关联性。本试验以MSTN基因编辑的F1代双肌鲁西黄牛血清及肝脏组织为实验材料,研究MSTN基因发生突变后,对于胆汁酸代谢和脂质代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位于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基底部分,与基底膜接触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其作为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基础,一方面增殖更新维持自身群体数量恒定,为持续不断地精子发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逐渐分化产生精子,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SSCs的自我更新受到许多基因及生长因子的调控,但是对于这一机制的研究大多以啮齿类动物为模型,而在家畜中的研究较少
早期断奶的应用可缩短母羊繁殖周期,提升羔羊生长速度。对乳畜来说,可大幅延迟产奶时间,提升产奶量。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断奶日龄对奶绵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在满足羔羊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探寻最适宜的断奶日龄,为早期断奶技术在奶绵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择以戴瑞奶绵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F1公羔羊,分成四组,试验组分别于羔羊7、15、25日龄进行断奶(EW7、EW15、EW25)并饲喂代
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孤雌生殖以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效率,依赖于供体卵母细胞质量。已有研究证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均可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且同时添加这三种生长因
呼伦贝尔羊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的绵羊经济品种之一,根据尾部性状可分为两个主要品系:巴尔虎羊(半椭圆状尾)和呼伦贝尔短尾羊(无尾和小桃状尾)。根据对呼伦贝尔羊重测序方面的研究已经确定了T/Brachyury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334位和333位的突变可能与呼伦贝尔短尾羊的短尾性状相关,在胚胎发育早期TGF-β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激活素等中胚层诱导因子可上调T/Brachyury基因的表达,从而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C)作为典型的二维材料,一般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不管磁学性质、光学性质还是超导电性。都为相关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大多数TMDC以1T相和2H相两种晶体结构稳定存在,其物理性质取决于相的对称性。在TMDC众多物理性质中,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转变和超导电性转变存在
内蒙古绵羊数量和羊肉总产量位居我国肉羊养殖地区首位。血清矿质元素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等均为羊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内蒙古舍饲肉羊矿质营养和生理生化指标现状未知,严重制约了舍饲肉羊科学补饲体系的建立。本研究在内蒙古扎赉特旗、扎鲁特旗、巴林右旗、托克托县、四子王旗、乌审旗6个旗县7家养殖企业采集1890只空腹且未受孕舍饲肉羊的血液,检测和分析了血清中22种矿质元素及13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