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汉族7-18岁人群身体形态基本特征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owangz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人才竞争的主体,分析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现状、变化的规律、性征的差异等对民族优生、优育、优教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笔者通过对大连市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城市汉族7-18岁人群身高、体重、胸围、及其派生指数的分析,阐述了大连城市7-18岁人群形态发育特征、变化规律、发育水平,总结了20年来大连城市汉族7到18岁人群整体形态变化趋势。经研究发现:1 1985年至2005年大连城市汉族7到18岁人群各项身体形态发育,符合中国人群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常用形态指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趋势。大连城市汉族7到18岁人群性别差异明显,呈现男性指数大部分高于女性的特征。2 QI、BMI、VI可以反映群体的发育趋势。QI在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反映没有BMI准确、明显,而BMI受身高的影响较大,BMI对个别组群评价时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探讨。VI在准确性方面不如QI和BMI突出,但仍能够较准确反映人群特征。3 1985年大连市城市7-18岁汉族人群发育水平相对突出,其各项指标均高于辽宁省及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大连市发育优势已经没有1985年那么明显,在个别年龄段组群出现了低于省均值现象。2005年除了身高、体重持续增加外在胸围和派生指标上有多组数据低于省和国家平均水平。大连城市汉族7-18岁人群发育优势正在逐步减弱。4通过对20年来人体形态测试数据的研究发现:20年间大连市城市7-18岁汉族人群形态指数持续增长,身高、体重持续增长明显,但增长幅度有下降的势态。而胸围指数下降明显。同时,青春发育突增期明显提前,发育时间长。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成为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