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迎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现代化的转型背景下,文艺界也必将作出回应。《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率先将目光转向当下,冲淡了伤痕与反思文学带来的低沉氛围,展现出高昂的激情。《乔厂长上任记》成功地契合了国家意识形态,传达出强烈的时代之音,引发社会轰动。《乔厂长上任记》中呈现了社会转型之时,中国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与态度。现代化在今天依然是进行时,以发展的目光去审视《乔厂长上任记》的现代化叙事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乔厂长上任记》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出小说中的现代化叙事逻辑。第一章,聚焦于中国现代化重启的特殊时期,通过研究《乔厂长上任记》的生产与接受的过程,探讨出作品对于现代化的特殊意义。以《乔厂长上任记》为原点,可以发现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对现代化的认识与态度,进一步掌握现代化叙事的时代背景。第二章,以时间为维度探讨现代化焦虑。现代化叙事是一种线性叙事,现代化共识是穿透时光的历史共识。在由过去的错误政策导致的落后现实下,催生了现代化的焦虑。数字与时间是现代化焦虑的表征,“铁腕人物”的出现则是缓解焦虑的手段。“记忆”的书写与“当下”的焦虑则表明了对理想中“未来”的反向诉求。第三章.以空间为维度探讨现代化的想象。改革开放后,中国得以站在地平线上环视四周,“外国”则成为现代化美好想象的指代对象。《乔厂长上任记》在后工业视野下,展开了现代化想象。知识、精英、技术的着重描写展现了对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价值认同。出国与归国的叙述中折射出的中国对于“外国”现代化的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与信念。第四章,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探讨现代化的反思。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中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定位,反思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小说中强烈的民族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清醒独立民族意识。“崇洋”心理被中国文化自信心理取代,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资源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逐渐由“滞后”走向“超越”,书写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