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ranslation of William Faulkner's Works from the Literary Stylistic Perspective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就文学的语言形式而言,诗歌的语言形式被认为与其文学和艺术成就息息相关,因而一直以来极其引人注目,但与其相比,小说的语言形式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含蓄和抽象,翻译观上也一直强调要传神、臻入化境,有时容易导致错误理解,将“神”和“形”对立起来,因而疏于对小说“形”的研究。总的来说,在小说翻译研究领域,对小说形式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文即是针对这一现象而作。 对文体的研究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语言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文体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分支,文学文体学便是其中之一。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分析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来探讨文本的主题和美学意义。利奇和肖特的《小说文体论》是介绍文学文体学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威廉·福克纳是杰出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文体家,他在小说形式上的杰出贡献是举世公认的。本文所引语料摘自于其三部作品及它们的译本,包括《喧哗与骚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烧马棚》。 本文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文体”和“文学文体学”两个概念,接着讨论了将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翻译的必要性,继而对文体学及其应用于翻译研究方面的发展历史作了一简单回顾,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章介绍了《小说文体论》一书中提出的对小说进行文体分析的方法,并以此作为本文的分析模式。在第三章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三部福克纳作品中的文体标记和不同译者对它们的处理所引起的不同主题和美学效果。第四章为全文的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意图通过对福克纳文本及其译本的分析,揭示文学文体学对小说翻译的重要价值,从而切实提高今后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过程中及小说翻择批评领域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晃来晃去的人》是索尔·贝娄的第一部小说,同他的其它几部较长的小说相比,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这个大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小说中所反映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