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通信的湍流研究与系统设计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视距紫外光通信是一项新兴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对于非视距紫外通信而言,发送端的光信号经由大气的散射效应,通过非视距路径到达接收端被接收。这种非视距传输的方式,无疑大大降低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对准要求。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非视距紫外通信中,信道湍流的研究以及系统的设计。本文中,利用紫外激光器发送光信号,光子计数模块进行检测接收,将非视距紫外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拓展到了 500米。基于接收端检测到的光电子数满足泊松分布的假设,我们设计了相应的基带信号处理算法。我们对接收端提出的同步算法以及系统整体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然后,在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基带信号处理算法,结合外部光学器件,搭建了完整的实时紫外通信系统。室外实时通信实验表明,在500米的传输距离下,系统的速率可达400kbps,误帧率在10-5以下。我们采用混合泊松分布来表征非视距紫外光通信中的信道湍流。利用EM算法估计混合泊松分布中的未知参数。我们还分析了由湍流引起的信道衰落的时间相关性。在仿真中,我们对提出的混合泊松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以及时间相关性的估计方法进行了评估。进一步,我们将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应用于室外1500米的紫外信道测量实验之中。我们还研究了非视距紫外光通信中,中继节点存在自干扰情况下的全双工中继通信。本文中,中继节点处,给出了检测转发和解码转发两种转发协议。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这两种转发协议下,全双工中继系统的性能,并与半双工中继系统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网络空间的安全受到极大的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验管理员为辅助的网络化实践
新课改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学就是要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放到恰当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这种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学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辅助设备,随着嵌入式技术、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先进的、防范能力更强的安全防护系统了。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视觉信息飞速膨胀,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由此得到关注。和基于文本的检索技术不同,它主要根据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底
高中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高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音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由于日常生活环境中噪声的存在,以及信道传输损失等等因素,语音质量往往会受到影响,我们所接收到的语音中所包含的信息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如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相关的数据,无需人工接触即可
在图像处理和分析中,边缘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图像边缘特性的检测与提取方法,一直是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中的研究热点。论文通过将车辆识别与边缘检测结合起来研究,可以让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学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