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东凹陷孔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ia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东凹陷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孔二段是主要的油气来源。由于构造及沉积条件不同,使得凹陷内不同构造带的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也有待深入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分析测试资料,利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技术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沧东凹陷成藏条件,对油气输导体系及运移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搞清了油气生成时间、运移、聚集规律及成藏期次的基础上,对典型油气藏进行分析,并总结油气成藏模式,最后梳理油气富集规律,提炼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在不同构造带存在差异:孔西斜坡及南皮斜坡低部位烃源岩条件最好;南皮斜坡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研究区北部以断块构造圈闭为主,整体上圈闭的闭合面积较小,南部发育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输导体系主要包括断裂、砂体及其组合,构造反转区主要为断砂组合的复合输导体系,南皮斜坡主要为砂体的侧向输导。油气运移受到不同动力的影响,研究区超压不发育,仅在斜坡低部位部分区域发育较小的超压,页岩油分布区域以源储压差为油气运移动力,常规油藏分布区的运移动力主要为浮力。结合油气来源、输导体系、运移特征、成藏期次及对典型油藏的深度解剖,建立三大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反转区的“中低部位浮力和压力驱动-断砂组合控藏、高部位源储压差驱动-源储一体”的常规及页岩油成藏模式、南皮斜坡的“低部位源储压差驱动-源储一体、中部位浮力驱动-砂体输导-泥岩遮盖控藏”的常规和页岩油成藏模式、舍女寺断鼻区的“断砂输导-浮力驱动-泥岩遮盖”的油气成藏模式。孔二段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凸起区。孔二段油气分布与孔一段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油气成藏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构造特征影响了油气的分布格局;沉积相及与生排烃中心影响了油气的分布规模;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双侧向测井仪器测量斜井及水平井时,扩径、侵入、钻井液密度与矿化度、围岩层厚、围岩电阻率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视电阻率的起伏变化,这些测井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变得困难,因此要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因素校正。由于双侧向测井仪器测量斜井及水平井时,地层介质已经不具有旋转对称性,所以我们得到的测井曲线与常规测井曲线规律不同,难以直观反映地层的信息。传统的二维校正图版及解释方式,不能很好的解释地层真
学位
学位
对混油浓度曲线预测的准确程度影响顺序输送的批次界面跟踪及混油切割。当前混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为加深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认识,本文详细研究了成品油管道混油浓度非对称性分布特性,提出了衡量混油浓度曲线非对称性的新方法,量化了各因素对非对称性分布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基于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混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管壁处吸附效应,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网格无关性检验、与实验数据及经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