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东凹陷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孔二段是主要的油气来源。由于构造及沉积条件不同,使得凹陷内不同构造带的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也有待深入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分析测试资料,利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技术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沧东凹陷成藏条件,对油气输导体系及运移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搞清了油气生成时间、运移、聚集规律及成藏期次的基础上,对典型油气藏进行分析,并总结油气成藏模式,最后梳理油气富集规律,提炼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在不同构造带存在差异:孔西斜坡及南皮斜坡低部位烃源岩条件最好;南皮斜坡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研究区北部以断块构造圈闭为主,整体上圈闭的闭合面积较小,南部发育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输导体系主要包括断裂、砂体及其组合,构造反转区主要为断砂组合的复合输导体系,南皮斜坡主要为砂体的侧向输导。油气运移受到不同动力的影响,研究区超压不发育,仅在斜坡低部位部分区域发育较小的超压,页岩油分布区域以源储压差为油气运移动力,常规油藏分布区的运移动力主要为浮力。结合油气来源、输导体系、运移特征、成藏期次及对典型油藏的深度解剖,建立三大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反转区的“中低部位浮力和压力驱动-断砂组合控藏、高部位源储压差驱动-源储一体”的常规及页岩油成藏模式、南皮斜坡的“低部位源储压差驱动-源储一体、中部位浮力驱动-砂体输导-泥岩遮盖控藏”的常规和页岩油成藏模式、舍女寺断鼻区的“断砂输导-浮力驱动-泥岩遮盖”的油气成藏模式。孔二段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凸起区。孔二段油气分布与孔一段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油气成藏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构造特征影响了油气的分布格局;沉积相及与生排烃中心影响了油气的分布规模;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