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及呼杜杂交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及酶活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肥育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呼伦贝尔羊种羊场选择体重、日龄、健康状况相近的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羔羊和呼杜杂交一代羔羊各60只,共计120只,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育肥方式(分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两种育肥方式),第二因素为品种(分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育肥阶段分为育肥前期、育肥后期两个阶段,共60天。放牧补饲组羔羊每只每天补饲精补料在育肥前期为0.27kg,育肥后期为0.53蚝。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羔羊中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取胃肠道及胰腺组织测定育肥方式与品种对其肠道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二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部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三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1)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脂肪酶、糜蛋白酶活性(P<0.01,P=0.02,P<0.01);空肠、回肠、胰腺的淀粉酶(P=0.03,P<O.O1,P<0.01)、脂肪酶(P<0.01,P<0.01,P<0.01)、胰蛋白酶活性(P<0.01,P<0.01,P=0.01)。(2)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一代羔羊十二指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P=0.03,P=0.01),空肠、回肠的胰蛋白酶(P=0.01,P<0.01)、脂肪酶活性(P=0.04,P=0.02)显著升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胰脂肪酶活性的升高(P=0.07,P=0.07)趋于显著。(3)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胃壁厚度(P<0.01,P=0.01,P<0.01,P<0.01),胃壁肌层厚度(P=0.01,P<0.01,P=0.04,P<0.01),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P=0.01,P<0.01)。(4)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一代羔羊瓣胃的胃壁厚度显著升高(P=0.03),瘤胃和皱胃的胃壁肌层厚度的升高趋于显著(P=0.06,P=O.10)。(5)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宽度(P<0.01,P<0.01,P<0.00)、绒毛长度(P<0.01,P=0.04,P<0.01)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1,P<0.01,P<0.01);显著降低羔羊小肠隐窝深度(P<0.01,P=0.01,P=0.03)。(6)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交一代羔羊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P=0.02)、空肠、回肠的绒毛宽度(P=0.02,P<0.01)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及V/C值(P=0.09,P=0.10)、空肠绒毛长度(P=0.08)、回肠的V/C值(P=0.06)的增加趋于显著,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P=0.08,P=0.07)的降低趋于显著。(7)放牧补饲可改善呼杜杂交一代羔羊与呼伦贝尔羔羊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促进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发育。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优于呼伦贝尔羔羊。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于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分析2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匀分成对照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护理中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50例患者老年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相关因素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相关安全
期刊
目的:探讨和分析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有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