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肥育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呼伦贝尔羊种羊场选择体重、日龄、健康状况相近的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羔羊和呼杜杂交一代羔羊各60只,共计120只,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育肥方式(分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两种育肥方式),第二因素为品种(分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育肥阶段分为育肥前期、育肥后期两个阶段,共60天。放牧补饲组羔羊每只每天补饲精补料在育肥前期为0.27kg,育肥后期为0.53蚝。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羔羊中随机选取5只羔羊进行屠宰,取胃肠道及胰腺组织测定育肥方式与品种对其肠道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二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胃部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三主要研究育肥方式对呼伦贝尔羔羊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1)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脂肪酶、糜蛋白酶活性(P<0.01,P=0.02,P<0.01);空肠、回肠、胰腺的淀粉酶(P=0.03,P<O.O1,P<0.01)、脂肪酶(P<0.01,P<0.01,P<0.01)、胰蛋白酶活性(P<0.01,P<0.01,P=0.01)。(2)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一代羔羊十二指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P=0.03,P=0.01),空肠、回肠的胰蛋白酶(P=0.01,P<0.01)、脂肪酶活性(P=0.04,P=0.02)显著升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胰脂肪酶活性的升高(P=0.07,P=0.07)趋于显著。(3)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胃壁厚度(P<0.01,P=0.01,P<0.01,P<0.01),胃壁肌层厚度(P=0.01,P<0.01,P=0.04,P<0.01),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P=0.01,P<0.01)。(4)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一代羔羊瓣胃的胃壁厚度显著升高(P=0.03),瘤胃和皱胃的胃壁肌层厚度的升高趋于显著(P=0.06,P=O.10)。(5)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提高羔羊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宽度(P<0.01,P<0.01,P<0.00)、绒毛长度(P<0.01,P=0.04,P<0.01)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1,P<0.01,P<0.01);显著降低羔羊小肠隐窝深度(P<0.01,P=0.01,P=0.03)。(6)与呼伦贝尔羔羊相比,呼杜杂交一代羔羊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P=0.02)、空肠、回肠的绒毛宽度(P=0.02,P<0.01)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及V/C值(P=0.09,P=0.10)、空肠绒毛长度(P=0.08)、回肠的V/C值(P=0.06)的增加趋于显著,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P=0.08,P=0.07)的降低趋于显著。(7)放牧补饲可改善呼杜杂交一代羔羊与呼伦贝尔羔羊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促进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发育。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优于呼伦贝尔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