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大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必然有大量凋亡基因参与家蚕发育变态。目前,细胞凋亡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人类、小鼠、线虫和果蝇等模式生物中。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凋亡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1994年成功克隆鼠核酸内切酶FEN-1(flap endonuclease-1)以来,学者们对鼠、人、线虫、酵母等物种的FEN-1基因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普遍认为:正常情况下,FEN-1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DAN复制的精确性。但是FEN-1对细胞凋亡、癌症形成也有重要作用。关于FEN-1怎样使基因组从稳定到破坏的分子机制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本研究以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家蚕FEN-1基因,初步研究了该基因的功能,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BmFEN-1基因的克隆与信息分析
利用家蚕EST数据,根据拼接结果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家蚕BmFEN-1基因。该基因cDNA长为1343 bp,ORF长1143 bp(ORF:123-1266),编码38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2.7kDa和8.98。将BmFEN-1的cDNA与家蚕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该基因具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用在线SMART程序进行结构域分析,发现BmFEN-1基因具有典型的XPG结构域,其中在第95-105氨基酸处是FEN-1的N端核心保守区,第337-344氨基酸处是FEN-1与PCNA蛋白质相互作用区,表明这些位点在家蚕FEN-1基因中仍旧是保守的。通过NCBI的Blast程序进行在线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mFEN-1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人、老鼠、果蝇和伊蚊的蛋白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61%、63%、7296和74%。
2、UVB诱导家蚕BmE-SWU1细胞凋亡
UVB诱导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不同时间后,用四氮唑盐法(MTT)和Hoechst染色及DNA-Ladder法分别检查BmE-SWU1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VB处理家蚕BmE-SWU1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光镜下可见细胞膜表面突出或形成小泡,细胞破裂成凋亡小体。UVB处理24h后,细胞几乎全部破裂成凋亡小体。经Hoechst染色后,凋亡小体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细胞DNA电泳条带呈梯形分布,这是凋亡细胞典型的生化特征。
3、BmFEN-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利用RANi技术,通过转染试剂介导dsRNA(BmFEN-1),转染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转染后正常培养48h,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检查。MTT检查显示干涉组的胚胎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存活率为对照组的80%。PI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周期,干涉组S期细胞数占5.04%,G2/M期细胞数为25.48%,而对照组S期、G2/M期细胞数分别为23.73%和13.09%,表明dsRNA转染能下调BmFEN-1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TUNEL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查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干涉组凋亡率为35.03%,远高于对照组0.99%的凋亡率。经荧光定量PCR检测BmFEN-1基因的表达,扩增结果表明,转染组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仅为对照组的5%。综上所述,dsRNA(BmFEN-1)转染组的胚胎细胞中BmFEN-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将会抑制家蚕胚胎细胞系的增殖,导致细胞阻滞于S期,并出现明显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