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由于在平板显示领域潜在应用受到广泛研究。有些器件性能已经达到商业化指标,但是要真正大规模投入产业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器件的效率、寿命、色纯度等方面。高性能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的共轭聚合物体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器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深入研究本实验室合成的聚合物发光材料性能基础上对其器件进行优化设计,争取实现高亮度、高效率和色纯度优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MEH-PPV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发光材料,由于其链间易形成聚集态,链内缺陷导致共轭长度分布宽,所以其发射峰通常较宽。有研究发现将更大的烷基集团接在其主链上能有效抑制聚合物链间或链内聚集,然而这些大侧链集团的引入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总体器件性能提高不大。MEH-PPV发射的光一般呈橙色(580-590nm),其色度不适合于作为全色显示屏的红色组份。我们通过选择P-PPV作为主体材料与MEH-PPV进行共混,结果共混体系的MEH-PPV电致发光峰相对与纯MEH-PPV的发光峰(582nm)发生了约18nm的红移,半高宽从91nm减至36nm,这种共混器件的发光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发光峰的位置及半高宽随共混浓度的变化不大。 共聚是开发高性能聚合物发光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对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系列芴与不同窄带隙单体共聚物的光荧光与电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光荧光量子效率和电荧光量子效率与窄带隙单体与芴链段的摩尔比有极大的相关性,但最佳效率时的共聚比例与窄带隙单体的结构有关。将烷基侧链引入窄带隙单体上能有效提高共聚物的溶解性和光荧光的量子产率,但器件的电荧光量子效率并未由于引入长链侧基而降低。 聚合物共混经常用于发光器件的优化,我们通过选择合适的主体材料与芴基交替共聚物进行共混,调节共混比例与该类无规共聚物共聚比例对应,来比较共混物与无规共聚物的光电特性。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同比例的共混物与无规共聚物在吸收、发射光谱和光荧光效率等方面很相近,但是共混物所制备器件的发光效率比无规共聚物略高。 芴与含噻二唑类窄带隙单体共聚能有效地调节该类共聚物的电子注入性能,但是基于该类共聚物的器件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空穴注入能力较差。我们以P-PPV作空穴注入层,噻二唑类共聚物作发光层,设计聚合物双层器件,结果双层器件能显著提高该类共聚物电致发光效率,从而证实是空穴注入限制了该类共聚物电致发光效率。
其他文献
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比重.在传统的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注重为学生传授字、词、句的含义,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整体的鉴赏,这样的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授给学生们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对
本文首先对安装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目的进行阐述,从设备自身问题、电能表问题、电能漏记问题三个方面,对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配网高压电能
盆作灯架,花为流苏,柔长的花茎四散披展,橘色的小花点点悬垂,这似灯非灯的俏模样,让人越发觉得“钓鱼竿宫灯”的名字何其绝妙。在长寿花大家族中,它绝对是个另类。这另类的长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写作则能激发英语的阅读动机.笔者应用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机地把阅读和
期刊
生命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偶尔溯源而上,常会发现许多遗失在岸边的美丽碎片。一盆葱绿的大蒜苗,一簇金黄的白菜花,一盏素雅的萝卜花灯,带着蔬菜特有的淡淡馨香,更藏着我们心
石墨烯具有极为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子学特性,但其固有的“零带隙”特点限制了它在微纳电子学中的应用,虽然可以通过化学掺杂、化学吸附或引入空位缺陷等方式让石墨烯具有微小带隙,但带隙的大小难以调控。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硅烯、锗烯以及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其它的二维材料。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并借助Materials Studio计算软件,对本征石墨烯、硅烯和锗烯的电子结构与光电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单原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教学作用,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
本文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80%的大掺量磨细矿渣混凝土的等幅抗弯疲劳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自行编制的GM计算程序的预测结果,分析了磨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影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