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世界各国开发了多种垃圾的有效处置方法。卫生填埋法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处置费用相对较低的垃圾处理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国情。然而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的各种工艺及其组合虽然能使渗滤液在处理后达到或接近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但高额的费用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很难接受,发展以土地为基础的简单经济实用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对我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紫色土、黄壤、腐殖土为材料,在保持土壤持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条件下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比较了垃圾渗滤液对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渗滤液经浇灌可有效提高土壤pH值、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且随渗滤液浓度的增大均呈上升趋势变化,但土壤类型不同,增加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原液浇灌条件下腐殖土pH值与电导率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53%、1500%,有机质增量达13.5g。3种土壤氮和有效氮含量均大幅增加,磷含量变化较小,但有效磷浓度明显升高。紫色土、黄壤、腐殖士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在渗滤液浇灌条件下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脲酶活性随浇灌浓度增大不断增强,原液浇灌条件下有所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随渗滤液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弱。重金属在3种土壤中的累积增量在不同浓度渗滤液浇灌条件下均表现为:Cr>Pb>Zn>Cu>Cd。利用土壤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一方面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土壤的吸附、离子交换和微生物作用等得到净化,另一方面,渗滤液作为水源可缓解土壤系统的水分亏缺,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一串红、石竹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土壤系统的缓冲作用,减小了渗滤液及其浓度变化对土壤pH值的影响,使土壤pH值保持在一定范围,而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表明土壤含盐量大幅增加,土壤盐渍化风险升高。低浓度浇灌条件下由于微生物活性增高对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对照,随浇灌浓度增大,有机质含量升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增量表现为:紫色土中Cd<Cu<Pb<Cr,黄壤中Cd<Cu<Cr<Pb,增幅均较小:不同渗滤液对紫色土、黄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紫色土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在浇灌浓度为60%条件下最高,而黄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低浓度渗滤液对一串红、石竹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植物生物量,随浇灌浓度增大,植物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原液对植物产生毒害,使之出现失水、枯萎等现象。不同浓度渗滤液对植物根均产生抑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石竹对渗滤液中N的利用率高于一串红,但2种植物N的利用率均随浇灌浓度增大而降低。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好,植物体内重金属增量明显高于土壤。由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移能力不同,不同浓度浇灌条件下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累积增量差异显著,紫色土系统中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根部,而黄壤系统中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