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新型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 SCPP)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探索采用新型生物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探讨SCPP修复兔激素性ONFH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日本大白兔21只,右侧臀肌注射甲泼尼龙20mg/kg,每日一次,共3次,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2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材组织学证实造模成功后,其余18只,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活门法(Trap-door)清除骨坏死组织,制成双侧股骨头直径2.5mm×5mm的圆柱形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掺锶聚磷酸钙;B组植入聚磷酸钙;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对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评价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X线结果:A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大部分材料被新生骨替代,缺损区骨密度接近于周围骨组织;B组骨缺损区大部分修复,新生骨替代部分材料,缺损区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骨缺损区修复,与周围骨组织融合。组织学结果:A组新生骨小梁长入材料内部并有血管生成,材料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新生骨小梁较A组纤细稀疏;C组自体松质骨周围大量胶原纤维包裹并有新骨生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VEGFmRNA的表达:A组成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胞浆内VEGF的表达水平较B组高;12周各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均检测到VEGFmRNA的表达,其中A组和B组的表达低于C组,但A组表达明显高于B组,A、B、C组积分吸光度比值依次为1.109±0.0623、0.216±0.0236、1.608±0.6037,其中A组和B组的表达低于C组,但A组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应用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掺锶聚磷酸钙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可促进骨修复过程并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是一种有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但其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