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粘弹剂小管切开术与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探讨术后近期黄斑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于符合入选条件的2007年1月至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患者共38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粘弹剂小管切开术患者17例24只眼(术中应用Healon GV和丝裂霉素C),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患者21例24只眼(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采用Zeiss-Humphrey OCT3000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国际标准E视力表测量最佳矫正视力。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手术后1个月,临床检查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进行。结果:粘弹剂小管切开术组术前眼压为29.3±6.4mm Hg,术后随访期内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术后3天、1周、1个月分别为7.6±2.2mm Hg、9.6±3.3mm Hg、12.4±3.4mm Hg;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 0±13μm,术后3天为153±12μm(P=0.000),术后1周为154±13μm(P=0.000),术后1个月为151±13μm(P=0.136);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1±0.26,术后3天为0.31±0.21(P=0.000),术后1周为0.38±0.21(P=0.013),术后1个月为0.41±0.26(P=0.996)。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术前眼压为29.9±6.9mm Hg,术后随访期内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术后3天、1周、1个月分别为7.9±2.1mm Hg、9.6±2.4mm Hg、12.9±2.8mm Hg;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50±15μm,术后3天、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为153±14μm、156±14μm、158±14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8,术后3天、1周、1个月视力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分别为0.30±0.20、0.33±0.25、0.37±0.27。术后眼压变化趋势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趋势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趋势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粘弹剂小管切开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均未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天、1周、1个月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值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6、-0.395、-0.554,(P<0.05)。结论:粘弹剂小管切开术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均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粘弹剂小管切开术后短期的低眼压未造成黄斑视网膜厚度不可逆的改变,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BMP-2复合支架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机械性能及成骨性能。  方法:将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溶液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
目前生物技术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在农业、医药等诸多的领域发展起来,逐渐深入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是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90例在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
世间所有生物的个体是个内宇宙、自然界是外宇宙,都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相互发生信息和能量交流,都是一个复杂的加工厂,从外宇宙摄取食物与能量,内宇宙系统分泌各种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