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过程中最常见的远隔脏器损伤,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严重影响肝移植术,肝部分切除术等肝脏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术后生存率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鼠肝脏经历缺血再灌注过程时,肺损伤的情况及主要表现,分析造成远隔脏器损伤的主要机制。并探讨MAPK-JNK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对急性肺损伤所产生的影响,阐明此过程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表达,及其对MAPK-JN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肝脏缺氧/复氧所致致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为肝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野生型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分成5组,分别为Sham组、缺血再灌注2h组、6h组、12h组和24h组,各组的10只,分别建立小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另外4组用无创血管夹阻断肝门1.5h制备70%肝缺血模型,开放后再分别灌注2h、6h、12h和24h。各组于再灌注后处死小鼠并取血清及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情况;透射电镜下观测小鼠肺组织中的自噬体数量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IRF-1,SAPK-JNK、beclin-1、以及LC3蛋白水平变化,用以分析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主要表现和诱发机制。进一步实验,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抑制小鼠体内IRF-1表达(KO组),另采用尾静脉注射技术,向小鼠体内注射Ad IRF-1腺病毒使小鼠增高IRF-1表达(Ad IRF-1组)及空载腺病毒(Ad GFP组),分别建立小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6小时模型及相应对照组。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IRF-1,MAPK-JNK、及beclin-1水平变化,与野生型小鼠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IRF-1对MAPK-JNK信号通路的调控规律。结果:相较于Sham组,IR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明显增高;肺组织结构破坏,出现空泡、水肿、大量炎性细胞聚集,以6h,12h炎症最为严重;透射电镜下自噬活动明显增强;IR处理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RF-1,JNK、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均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增加增加,在6h左右达最高峰,且持续24h后仍高于正常水平。与野生型(WT)小鼠组相比,IRF1基因敲除小鼠(KO)组经IR处理后,IRF-1水平无明显变化,JNK、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小,肺脏组织损伤程度相对减轻。与空载腺病毒组(Ad GFP)相比较,IRF-1高水平表达的Ad IRF-1组小鼠经IR处理后,JNK蛋白及beclin-1蛋白升高幅度明显增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结论: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细胞因子释放,肺组织IRF-1表达上调,增强了自噬通路的活化,加重急性肺损伤。抑制IRF-1表达可减轻肺损伤。其机制与IRF-1调控JNK信号通路,增加肺脏细胞的自噬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