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手术期评估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其发病原因现已证实为前柱缩短并伴随有后方张力带作用的缺失,随年龄增长,椎间盘的退变会导致椎间盘高度丢失从而发生前柱缩短,继发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后凸,往往合并神经功能障碍。颈椎退变性局部后凸是颈椎后凸的一种亚型,依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R”型和“S”型,但由于其颈椎整体平衡而仅局部节段矢状位失平衡,多被临床医生忽视其局部后凸,并将其与整体曲度前凸或变直相混淆,尤其是仅一个节段出现后凸的退变性颈椎局部后凸常合并有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现缺乏针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评估。且在如何预防退变性颈椎局部后凸的发生发展上,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本文就伴有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资料收集,总结评估其围手术期特点,并进一步分析颈椎退变性局部后凸的危险因素,达到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上预防颈椎退变性局部后凸的目的。目的:总结伴有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究形成退变性局部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持续时间、术前/后VAS评分、术前/后JOA评分、有无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术前颈部脊髓压迫分级、术前颈椎MRI内有无高信号及其程度、术前C2-C7Cobb角、术前颈椎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 angle,RKA)、术前T1倾斜角(T1-slope)、术前C2-C7矢状垂直轴距(C2-C7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SVA),术前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术前有无颈椎不稳,有无项韧带骨化等资料。局部后凸定义为: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构成颈椎局部后凸的最上及最下端椎的椎体后缘后切线角为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 angle,RKA),将RKA>4°者纳入局部后凸组,包含S型及R型局部后凸,其中S型为头端前凸尾端后凸的局部后凸,R型为头端后凸尾端前凸的局部后凸;符合上述定义为“局部后凸”。不符合上述标准定义为“无局部后凸组”。为了减小偏倚,本研究仅选择纳入颈椎C2-C7Cobb<0°且颈椎病责任节段为单节段的患者,并排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颈椎局部后凸患者也仅选择纳入单节段后凸患者。以有无局部后凸为标准分组比较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行相关分析明确颈椎局部后凸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84例。局部后凸患者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6.39±6.87岁;无局部后凸组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3.53±9.16岁;合并颈椎局部后凸组的起病时间(P=0.02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出现比例(P<0.01)、术前颈部疼痛VAS评分(P=0.01)明显高于无局部后凸组,术前JOA(P<0.01)明显低于无颈椎节段后凸组。责任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X~2=24.19,P<0.01)、项韧带骨化出现比例(X~2=16.80,P<0.01)、髓内高信号程度(X~2=20.50,P<0.01)、颈部脊髓压迫分级(X~2=6.831,P=0.033)均明显高于无局部后凸组。颈椎局部后凸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1.42±1.84),术前与末次随访JOA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前路手术对治疗伴有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局部后凸组末次VAS评分为(1.42±0.52),术前与末次随访VAS评分对比(P<0.01),提示颈椎局部后凸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复查颈椎侧位X线片,40名颈椎局部后凸患者后凸节段均获得良好矫正(95%)。将所有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合并颈椎局部后凸被视为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纳入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量,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颈椎局部后凸的危险因素,其中有无项韧带骨化和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在其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合并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前神经症状及颈部疼痛均显著重于无局部后凸组,影像学上多见髓内高信号及项韧带骨化,且大部分患者责任节段即为局部后凸节段。多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能获得良好改善,且术后患者颈部疼痛会得到明显缓解。2.项韧带骨化、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是出现颈椎局部后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出现颈椎局部后凸的机率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上海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科住院老年痴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痴呆类型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组、血管性痴呆(VD)组、混合型痴呆(MD)组,各30例;同时选取句容市中医院同年龄段智力正常健康体验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
期刊
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病区环境中监测清洁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在西安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院区)16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房、办公区、治疗间内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用单盲法进行荧光标记,每日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检测清洁效果;同时采取现场反馈、加强培训等措施持续干预22 d,对比干预前后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22 d后,除ICU
期刊
报纸
背景和目的:既往多认为腕管综合征(CTS)为散发性或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出现,直至有学者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家族性腕管综合征(FCTS)的概念。李春雨于2004年报道了一个6代11人患病的FCTS家系,并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定位和靶向测序分析,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为编码人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COMP基因(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本文旨在明确COMP基因突变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由于原发性肝癌(本文特指肝细胞癌)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预计生存时间及质量不佳。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应用,肝癌的治疗也迎来新的进展,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可以缩小肿瘤负荷。通过HAIC及TARE治疗、或者联合外照射及立体定向放疗
学位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状态可作为乳腺癌病理分型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若激素受体呈阳性表达,则可选择内分泌治疗作为治疗手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就是雌激素受体结合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雌激素受体结合剂的代表药物是他莫昔芬,而来曲唑则是
学位
背景:肥胖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减重代谢手术在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性被广泛承认。然而,有关手术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减重代谢手术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减重代谢手术的治疗效果评价提供更好的见解。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外科准备接受减重代谢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收集术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SF-
学位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于恩施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51)给予甲硫咪唑治疗,试验组(n=5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抗氧化因子、甲状腺功能指标、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
期刊
目的建立止痛擦剂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250 mm×4.6 n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
期刊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不同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首次就诊于我院的15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19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组;将3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