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伦理价值和文化成果,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认同基础和较强的文化号召力使得孔子文化相比于其他中华文化,更易于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接纳,能够有效降低国际社会对相关文化产品的认知成本,有利于文化走出去整体价值的发挥。从山东省推进孔子文化走出去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对外交流方面,山东始终以传播孔子文化为己任,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孔子文化对外交流的内容与手段,积极参与世界孔子学院的建设行动,重点打造了以孔子标准像的海外推广、全球联合祭孔、孔子世界行等为代表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孔子文化对外交流的常态化发展;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山东省积极拓展图书报刊出版等传统优势渠道,加强影视动漫作品的创作与海外推广,大力发展孔子文化海外演艺演出市场,积极推动以孔子文化为内容的商贸商品、工艺品的出口,不断激发孔子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潜能。但总体来看,山东的孔子文化走出去呈现出对外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性不平衡、企业主体意识薄弱以及对外文化贸易整体竞争力弱等方面的特征与问题。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民众作为重要利益相关方在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分别扮演着责任主体与主要推动者、利益主体与参与主体、支持方和重要参与者的角色,在推动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承担不同责任和发挥不同作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和良好互动,共同形成了当前政府主导,文化企业、民问组织和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协商与交互作用的动力机制。然而,参照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所存在问题,再对其动力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本应与政府同样处于核心层的、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实际上只是处于中间地带的参与者,企业层面的动力不足(既包括企业的原生动力,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方所创造环境培养的企业动力)是制约孔子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切实解决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实效,必须要遵循文化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以及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以完善政府的推动力、激发企业的原动力和创设环境引导力为根本宗旨,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民众作用的协调发挥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具体从优化走出去相关政策体系、打造孔子文化产业集群、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拓展孔子文化走出去渠道与平台、构建人才体系战略、强化社会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机制和提升孔子文化走出去的成效提供合适的路径,以此实现孔子文化走出去两个渠道的平衡发展,转变孔子文化的对外贸易结构性弱势,提升孔子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