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实践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商业银行已拥有了较大空间的贷款定价权。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利率的僵化导致资金供求矛盾长期存在,并直接造成信贷市场的寻租行为,严重威胁到信贷资产的安全。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将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要建立有效的贷款定价模式,完善贷款风险经营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本文第一章剖析了贷款定价的深层含义,指出研究现有贷款定价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从分析贷款定价因素及原则入手,比较分析国外几种贷款定价模式,阐述了几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三章就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发展现状做出基本判断,指出其问题所在;第四章作为全文的重点,首先结合我国贷款经营中的特殊性,论证了我国选择以成本加成理论作为基础的依据,并阐释建立一套简化、可行、科学的新型贷款定价体系;最后,阐述了落实这一理论模式所需的配套制度改革及政策建议。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特点:在充分借鉴国外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理论内核基础上,不局限于任何模式的表面形式,在分析我国银行经营环境特殊性前提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的贷款定价模式的原则和体系;在保本利率的计算中,运用标准成本控制方法对银行的贷款成本进行核算;在风险补偿价格计算中,借助现有的、可操作性较大的简化法模型定价中对风险溢价的测算方法,并提出结合市场情况进行贷款定价的调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