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杰斯敏·沃德小说《拾骨》中的互文性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斯敏·沃德是一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的非裔美国小说家。作为一名文坛新秀,沃德创作的三部小说《哪里疼痛》、《拾骨》以及《我们收获的男人》均广受好评,其中小说《拾骨》于2011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该小说以一个青少年的视角展现了飓风来临的前后12天中,一个贫困、伤痕累累的密西西比黑人家庭重拾关爱、共度难关的故事。《拾骨》在国外读者中广受好评。相比之下,国内关于它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互文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在我弥留之际》、希腊神话以及圣经对《拾骨》的影响,指出作品间的指涉关系深化了小说“毁灭与重生”的主题思想。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杰斯敏·沃德及其主要作品,提供其创作背景信息,总结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互文理论及其主要内容。第二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互文现象。第二章重在分析《拾骨》与威廉·福克纳小说《在我弥留之际》的人物互文。通过两本小说中的两位已故母亲、两位怀孕少女人物形象的比较,指出沃德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人物形象的再创造,深化了“毁灭”的主题并重构了“重生”的主题。第三章分析《拾骨》与希腊神话的情节互文。小说中艾什与曼尼的爱情发展过程与希腊神话中杰森背叛爱人美狄亚的故事情节一致,两个相似的爱情悲剧凸显了“毁灭”的主题;俄耳甫斯拯救爱人欧律狄刻的故事则对应艾什与大亨利的爱情关系,通过对俄耳甫斯失败结局的改写,沃德强调了“重生”的主题。第四章讨论《拾骨》与《圣经》中的意象互文。小说中巴提斯特一家居住的“洼地”在《圣经》中代表毁灭之地,由卡翠娜飓风带来的“洪水”也与“创世纪”中的大洪水相呼应,象征着“净化与重生”。这些特殊意象揭示了南方穷苦黑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建立新世界的愿景。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概述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互文现象并重申“毁灭与重生”主题在母性、爱情以及希望三个方面的体现,强调小说意义的生成与强化正是多文本相互交叉、联系、作用的结果。最后本文简要描述了论文的局限性,并尝试性地预测《拾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正>一、准确把握通用车辆维修社会化保障的基本原则(一)平战结合,以战为主。要立足现有条件和设备,着眼战时车辆维修保障任务,加强人才培养和物资储备,平时怎么能提高保障效
<正> 由达尔文首先系统地加以论述并建立起来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阐明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有机物种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针对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发展现状,根据有关土地沙漠化理论和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河西走廊土地沙漠化的表现形式,分析和评价了流动沙丘(地)、固定、半固定沙丘(地)、
对水电站压力钢管的焊接特点及国内外压力钢管的焊接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压力钢管自动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焊接方案——实芯焊丝混合气体保护脉冲自动
文章从中国林业现状入手,分析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指出中国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是:选择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领先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的高效可持续发
<正> 1996年底至2000年,因工作需要本人连续审讯了三百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并从中获取了不少心得。现将其总结出来,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本人认为,成功的审讯应分为五个阶
Ar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专用软件,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ArcGIS在林业方面应用的优势,讨论了ArcGIS在林业资源管理的具体应用。
货币资金是单位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最容易出现问题,每个单位都应特别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要点,主要在于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管住货币资金的流入点,管
<正> 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勘查难度的不断加大,推动着科学勘查的发展。科学勘查包括理论勘查、综合勘查、立体勘查和定量勘查诸方面,按照地质成矿理论,大比例尺矿
文章结合辽宁北票凉水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湿地生境恢复策略,保障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