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昆虫穴蚁蛉 Myrmeleon sp.的幼虫俗称蚁狮,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目前,已查明的蚁狮自然资源十分稀少,且自然采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蚁狮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因此开展蚁蛉人工饲养研究,建立蚁蛉大批量人工繁殖及饲养技术极其必要。在穴蚁蛉人工饲养过程中,如何选择一种既能给穴蚁蛉提供充足营养,又简便易得的昆虫作为穴蚁蛉食料,已成为穴蚁蛉人工饲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选择了几种可工厂化饲养的昆虫--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幼虫来饲养穴蚁蛉,研究了营养对穴蚁蛉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1 用蚂蚁、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幼虫5种昆虫饲喂蚁狮,测定了它们对蚁狮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蚁狮平均体重增长分别为25.6±1.0、30.7±3.0、35.6±1.5、29.3±1.4、28.4±2.2mg;饵料效率分别为0.44±0.01、0.51±0.02、0.60±0.01、0.48±0.02、0.46±0.01mg/mg;平均幼虫历期分别为 180.3±5.4、154.7±8.9、142.3±7.5、155.4±7.0、160.7±6.0天;化蛹率分别为 63.0±2.2%、75.2±1.2%、80.3±3.1%、65.4±2.3%、70.5±1.4%;平均蛹重分别为 60.3±2.4、80.5±5.3、85.7±3.1、74.0±3.2、73.4±4.5mg。以上结果表明,在同等取食量下,米蛾和蝇蛆组蚁狮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饵料效率、化蛹率和蛹重均以蝇蛆组最高;幼虫历期则以蝇蛆组最短。表明蝇蛆对蚁狮的饲养效果最佳。同时由于家蝇生活周期短,人工饲养简单,更便于为蚁狮提供充足的饵料,所以选择蝇蛆作蚁狮的饵料最理想。 2 测定了不同时间间隔投喂蝇蛆饲养蚁狮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2天饲喂1次、4天饲喂1次、8天饲喂1次、12天饲喂1次和15天饲喂1次的老熟幼虫平均体重分别为 47.4±1.8、84.3±3.2、70.4±1.8、54.5±3.5、54.8±2.7mg;平均体重增长量分别为 43.1±2.3、79.7±3.7、64.0±1.5、49.1±3.0、49.8±2.0mg;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 34.6±2.3、153.6±2.9、154.1±1.5、156.3±3.4、157.5±2.7天;化蛹率分别为 61.2±3.1%、80.0±2.5%、77.3±2.3%、70.6±1.2%、64.1±1.4%;半均蛹重分别为 36.4±1.6、71.8±3.1、54.2±1.4、43.1±3.2、40.8±1.4mg。结果表明,尽管2天饲喂1次的发育历期最短,但幼虫体重和蛹重均显著轻于其它各组,而4天饲喂1次的幼虫体重、化蛹率与蛹重均显著高于其它4组,体重增长速度也显著大于其它4组蚁狮。说明以4天饲喂1次的饲养效果最好。
3 分别研究了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4种饵料对蚁狮消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蚁狮对蝇蛆的食物利用率、转化率均显著好于其它饵料,取食蝇蛆的蚁狮相对生长率最高,说明蝇蛆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3种饵料。
4 通过测定蚁狮中肠消化酶活性,研究了饵料以及捕食量对蚁狮中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4种昆虫幼虫饲养的蚁狮中肠消化酶活性均比蚂蚁的高,说明4种饵料均有增强蚁狮消化能力的效应;在以不同时间间隔饲养的蚁狮中,蚁狮中肠消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5 首次制备了穴蚁蛉卵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系统测定了以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4 种昆虫幼虫所饲养的穴蚁蛉雌成虫卵黄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穴蚁蛉卵黄蛋白的合成始于末龄幼虫,在刚羽化的雌成虫中可以检测到卵黄蛋白,此后其含量迅速上升,在羽化两周后达到高峰。用米蛾、家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4种昆虫幼虫饲养的穴蚁蛉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的最高峰值分别为 1.60±0.02、2.73±0.03、1.87±0.11、2.20±0.01mg/ml。四种昆虫幼虫饲养的穴蚁蛉雌成虫卵黄蛋白合成的时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用蝇蛆饲养的穴蚁蛉卵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且其卵黄蛋白含量在羽化后的第10到20天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用蝇蛆饲养穴蚁蛉可促进其卵黄蛋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