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占到60%~80%,大多数的脑梗死是动脉血管内血栓阻塞血管所致,理想的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溶栓的应用和发展使脑梗塞神经功能障碍有了更好的改善,但是溶栓治疗时间窗狭窄及血管再通后的再灌注损伤是溶栓治疗的瓶颈。随着半暗带概念的提出,神经保护剂的研究逐渐升温,被认为在脑梗塞的溶栓治疗中可以起到脑保护作用。而建立理想的模拟人类血栓性脑梗死用于研究溶栓疗法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并以此进行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评价溶栓药物疗效、再灌注损伤等。本研究采用血栓性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溶栓与脑脉通联合治疗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脑脉通的保护机制。为临床开展溶栓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①从神经功能缺损和病理学方面,评价溶栓疗法联合中药复方脑脉通颗粒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优势,即增强疗效、降低溶栓药物导致的脑水肿和出血延长治疗时间窗等,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②从脑微血管结构、血管基底膜明胶酶系统和纤溶酶系统的变化,揭示溶栓疗法联合中药复方脑脉通颗粒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时对脑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③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变化,阐明溶栓疗法联合中药复方脑脉通颗粒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自体血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做对照组,分别于脑缺血3、6、9h溶栓治疗,每个缺血时间又分为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脑脉通组、联合用药组(尿激酶联合脑脉通组)。各组动物造模前4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第5天参考改良的Zhang法应用自体血栓结合线栓制备血栓栓塞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在各时间点区域动脉经导管给药,其中模型组3、6、9h经导管给予生理盐水,尿激酶组区域动脉经导管给予尿激酶,脑脉通为灌胃用药,联合用药组中尿激酶区域动脉经导管给药,所联合的脑脉通为灌胃用药。溶栓治疗24h后取材,应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脑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评定神经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梗死面积,裸眼观察颅内出血转化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不同组别Ⅳ型胶原、层连蛋白、免疫球蛋白G、TUNEL、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①模型组随缺血时间延长神经评分、梗塞面积、含水量依次增加,较假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各用药组较模型组脑损伤程度减轻:表现在神经评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