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方式对棉苗素质及其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苏棉12号”棉花品种为材料,以农民广泛采用的大田土制营养钵即常规钵为对照,设计了穴式塑料盘(三种相同深度不同钵径)及芦管的育苗对比试验,并辅助试验了两种营养土配方试验和双杆棉育苗试验,以此寻求适宜于优质化高效栽培的产业化育苗途径。通过棉苗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移栽后的大田生长发育效应及产量结构进行综合评价。 试验研究表明,大钵径塑盘育苗的出苗率及移栽后成活率较高。苗床期塑盘苗的生长日增量接近或大于对照,到移栽期50孔、72孔塑盘苗的一次侧根比对照多5.69~15.
其他文献
利用杂种优势是进一步发掘小麦产量的遗传潜力以突破小麦单产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K型不育系具有细胞质副效应小、保持系和恢复系资源广泛等特点,是极具有应用前景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但目前存在育性恢复度不高且不稳定的缺陷,这也直接制约了K型不育在生产上的利用。本研究采用cDNA-AFLP技术,对小麦K型不育系豫麦3号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以及两个利用恢复系豫麦2号构建的不育系豫麦3号遗传背景的2BL染色
Large-scale datasets are driv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visual sentiment analysis. However, the annotation of larg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