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补偿方法研究——《围城》英译本个案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建立在原文基础上的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决定翻译过程的最高准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因此,评判一篇译文好坏的重要标准在于看其是否“充分”地实现了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这正是目的论的基本观点。作为对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研究的有力补充,目的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文化的不同,文化缺省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并会进一步导致文化信息的缺失。翻译存在的基础就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同,所以原语的音形意完整无损地译入目的语是不可能的。因此,翻译补偿是补偿文化损失不可避免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应该得到每位译者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交流日益频繁,尤其在文化层面。在这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汉语文化负载词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直接或间接反映着中国文化特色。因此,译者在汉语文化负载词外译中竭力保持器特色并将其向外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建立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然而由于东西方语言的巨大差异,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一大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成功的翻译补偿方法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文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结合翻译补偿的相关原则,通过对《围城》英译本的分析,归纳出了译者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六种翻译补偿方法:音译、加注、增益,概略化、具体化和替代。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探究了影响译者选择翻译补偿方法的相关因素: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文本类型以及目的语接受者。
其他文献
在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梭罗是极少受到关注的作家和思想家,但是随着20世纪文学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兴起,批评家们开始关注和解读《瓦尔登湖》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梭罗也
英语学习词典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丰富的例证。例证不仅能帮助词典用户理解词汇的含义,也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编码信息。单语学习词典主要用于满足用户的编码需求。   本
20世纪80年代,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和西方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女性主义翻译。在理论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揭露原著和
斯坦贝克是美国文坛中的一位重量级作家,曾经一度与海明威和福克纳两位大家齐名,并于1962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七位诺贝尔奖得主。《伊甸园之东》是其后期的代表作,小说出版后便荣
身份是指某个个体或同一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区别于其他个体或成员的特征。对于身份的研究越来越被语言学界所关注。韩礼德的语言观认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身份注定离不开语法
关于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自古希腊以来就存在着任意性和象似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方式。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在语言体系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非理据性的,不可论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