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省际差异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研究相比,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相对较弱,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相比,有关旅游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的研究就更少。现有的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本都是按照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限于对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的考察,而没有结合旅游经济的独特性,将旅游资源要素纳入进来。此外,现有的旅游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仅仅满足于对各地区要素贡献率的测算和归类,而没有更深层次地讨论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效率。而本研究则弥补了以上两大研究空白。  本文通过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包含旅游资源的旅游经济增长模型。为了获得该模型中的旅游资源要素投入值,选取14类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各类资源的价值权重,求取每年各类资源数量的加权和,由此构造了随时间存在增长趋势的旅游资源禀赋综合指标。而后本文利用前文所得模型和数据测算1991-2009年这19年间全国及各省的资本、劳动力、旅游资源、技术进步分别对其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各省的旅游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很低,绝大部分省份的增长都由生产要素也就是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旅游资源要素投入引起。在各个生产要素对旅游经济的贡献中,各省情况不同,可以将各省的旅游经济分为资本驱动型、劳动力驱动型、旅游资源驱动型以及各要素共同驱动等七类。其中,资本驱动型省份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各省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效益也各有不同。  另外,为了考察各省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效率,即是否符合相对优势战略,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反映各省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相对优势指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了高旅游资源禀赋省份和高资本和劳动力禀赋省份两大类。用对比排序的离散程度的方法衡量要素贡献率和要素禀赋相对优势的吻合度,将各省分为了旅游资源利用过度型省份、旅游资源利用不足型省份和旅游资源利用合理型省份三种类型。这对于各省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社会上的人们可以从方方面面各个渠道的获取信息,看报纸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媒体环境在最近几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媒体形式的发展趋势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范画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一直被广泛运用.而范画也具有单一性、直白性和限制幼儿想象等特点,范画是不被提倡的.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把握好使用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