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ON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分析RON变异体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探索潜在的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相关联的变异体。
方法: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B)、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9例膀胱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PUNLMP)和12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以GAPDHmRNA作为内标物,用RONmRNA/GAPDHmRNA比值表示RONmRNA相对表达量;
2.利用普通PCR检测RONmRNA选择性剪切形成的变异体;
3.采用测序分析PCR产物中可能存在的变异体。
4.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RON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变异体在6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B)、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9例膀胱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PUNLMP)和12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是否有统计学差异;RON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变异体在病理分级Ⅰ、Ⅱ、Ⅲ及临床分期Tis+T1、T2+T3+T4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RONmRNA在TCCB、IPB、PUNLMP及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均见阳性表达,其相对表达量RONmRNA/GAPDHmRNA比值分别为4.9×10-3(1.8×10-3~1.0×10-2)、3.8×10-3(2.4×10-3~1.7×10-2)、4.9×10-3(1.7×10-3~1.1×10-2)、1.0×10-3(4.5×10-4~2.8×10-3),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随着TCCB分化程度的降低,RONmRNA/GAPDHmRNA比值明显升高(P<0.05),病理分级Ⅰ、Ⅱ、ⅢRONmRNA/GAPDHmRNA比值分别为3.7×10-3(1.3×10-3~7.5×10-3)、4.9×10-3(1.9×10-3~1.1×10-2)、8.9×10-3(2.7×10-3~8.0×10-2),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TCCB浸润深度的增加,RONmRNA/GAPDHmRNA比值明显升高(P<0.05),临床分期Tis+T1、T2+T3+T4RONmRNA/GAPDHmRNA比值分别为3.5×10-3(1.2×10-3~7.7×10-3)、9.7×10-3(2.9×10-3~5.3×10-2),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RONmRNA的变异体,而在膀胱肿瘤组织中外显子11剪切缺失形成的变异体(E11△)的阳性表达率是70%。在TCCB、IPB、PUNLMP中E1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57%、67%,阳性表达率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TCCB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其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
4.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变异体,该变异体通过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RONmRNA外显子缺失了3476~3539bp的片段(E3476~3539△)进而形成新的变异体,包括外显子14的3’端60bp和外显子15的5’端4个bp,该变异体未曾报道过。E3476~3539△在膀胱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而在正常组织没有发现该变异体;
5.膀胱肿瘤组织中E3476~3539△的阳性表达率为56%,在TCCB、IPB、PUNLMP中E3476~353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3%、56%,其阳性率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CCB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40%、67%、78%、48%、80%,其阳性率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ONmRNA在IPB与PUNLMP中表达明显增强,这表明RON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早期的发生;
2.RONmRNA的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这表明RON可能在TCCB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RONmRNA剪切形成的变异体在正常膀胱粘膜中并未发现,而在TCCB、IPB、PUNLMP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RON的变异体可能在膀胱肿瘤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E3476~3539△的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RON的变异体E3476~3539△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