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TCD技术和GOS来分析不同治疗剂量下尼莫地平对缓解tSAH后CVS和改善tSAH后CVS的效果。从而,比较不同治疗剂量之间的疗效,获得最佳治疗剂量,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CVS提供可靠的定量资料。方法(1)实验分组:选取120例tSAH患者(GCS3-12分,平均8.4分),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40例)、第一治疗组(40例)和第二治疗组(40例)三组均给予患者常规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第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1mg/小时持续静脉泵入,连续使用2周。2周后给予尼莫地平口服30mg/次,3次/日,连续使用12-24周。第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mg/h持续静脉泵入,连续使用2周。2周后给予尼莫地平口服30mg/次,3次/日,连续使用12-24周。(2)CVS评价:对三组病例均给予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分别行大脑中动脉TCD检查。根据TCD所测定的平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分别对三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进行统计学比较。(3)预后评定:对各组治疗后患者随访三个月,用GOS进行预后评定。预后评定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病死五个档次。并对三组预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中,治疗后24h、72h、7d、14d行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结果分别为:54.2±2.3cm/s、86.4±2.5cm/s、130.3±3.0cm/s、90.1±1.9cm/s。随访三个月后对照组的COS评价结果分别为:良好17例(42.5%),中残7例(17.5%),重残5例(12.5%),植物生存3例(7.5%),病死8例(20.0%)。(2)第一治疗组中,治疗后24h、72h、7d、14d行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结果分别为:46.5±3.1cm/s、67.9±1.8cm/s、88.6±2.5cm/s、86.2±2.1cm/s。随访三个月后对照组的COS评价结果分别为:良好25例(62.5%),中残7例(17.5%),重残3例(7.5%)植物生存2例(5.0%),病死3例(7.5%)。(3)第一治疗组中,治疗后24h、72h、7d、14d行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结果分别为:48.4±2.9cm/s、64.6±1.7cm/s、75.9±±2.3cm/s、70.4±1.8cm/s。随访三个月后对照组的COS评价结果分别为:良好26例(65.0%),中残7例(17.5%),重残3例(7.5%),植物生存2例(5.0%),病死2例(5.0%)。(4)以对照组结果作为对照标准,第一治疗组在24h、72h、7d、14d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分别减低14.2%、19.3%、32.0%、4.3%。第二治疗组在24h、72h、7d、14d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分别减低10.7%、25.2%、41.7%、21.9%。对照组与第一、第二治疗组比较在24h、72h、7d、14d的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第一治疗组与第二治疗组比较在7d、14d的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以对照组结果作为对照标准,第一治疗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病死五个档次分别提高20.0%、0、5.0%、2.5%、12.5%。第二治疗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病死五个档次分别提高22.5%、0、5.0%、2.5%、15%。对照组与第一、第二治疗组比较亦在良好比例和病死比例上的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第一治疗组与第二治疗组比较在预后评价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tSAH后CVS于颅脑损伤后第3天开始,在7天左右达到高峰;(2)应用尼莫地平对缓解tSAH后CVS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3)tSAH后CVS于颅脑损伤后第3天开始,在7天左右达到高峰;应用尼莫地平可较好的改善tSAH后CVS预后;(4)tSAH后CVS于颅脑损伤后第3天开始,在7天左右达到高峰;较高治疗剂量尼莫地平对于缓解tSAH后CVS的能力,优于较低治疗剂量;(5)tSAH后CVS于颅脑损伤后第3天开始,在7天左右达到高峰;对于改善tSAH后CVS预后不同剂量尼莫地平组之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应用尼莫地平的治疗剂量大小与预后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