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所引起的胼胝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对8例临床诊断为DAI的脑外伤患者,在其伤后11天内及外伤6个月后分别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TI及SWI检查。同时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该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8通道头线圈作为发射和接收线圈,各检查序列均行全脑扫描。观察MRI常规序列、SWI序列、DTI序列显示病灶数量有无明显差异,初步探讨SWI序列、DTI序列显示病灶数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在Siemens Syngo工作站用Nuro3D软件进行DTI分析,分别测量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胼胝体的分数各向异性(FA),分析研究组FA值在DAI急、慢性期的变化。对外伤6个月后复查的患者用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进行预后评估,探讨FA值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在DAI组急性期8例患者中,常规MRI序列显示胼胝体损伤7例,SWI序列、DTI序列分别显示8例患者胼胝体均有损伤。MRI常规序列在所有患者胼胝体中共发现15个DAI病灶,其中T1WI序列显示12个,T2WI序列显示14个,FLAIR序列显示15个; SWI序列共发现22个病灶;DTI序列共发现24个病灶。SWI序列及DT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均明显多于常规M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I序列与DT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DTI显示胼胝体病灶数量与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853,P<0.05,SWI显示胼胝体病灶数量与GC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743,P>0.05。 (3)研究组中8例DAI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胼胝体FA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急性期与慢性期胼胝体FA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4)急性期胼胝体 FA值与 GCS评分明显正相关,r=0.916,P<0.001,慢性期胼胝体FA值与GOSE评分明显正相关,r=0.982,P<0.001。 (5)8例患者胼胝体DTT显示胼胝体白质纤维损伤区域色彩改变,7例胼胝体纤维显示局部破坏、中断。 结论: (1)SWI序列可以清楚的显示DAI患者神经轴索周围小血管撕裂的微出血灶,DTI序列可敏感、直观地显示DAI神经轴索的损伤即非出血性病灶,二者较常规MRI检查序列显示DAI病灶更加敏感。 (2)DTI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FA值的改变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3)DTT可用于在活体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轨迹、形状、结构、位置、局部解剖及其相互连接,可反映脑外伤后神经轴索的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