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投入与巴西经济增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最多、国土面积最为辽阔,而且经济实力居拉美之首、世界第六。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经济大国,我国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相当贫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巴西的经济增长。巴西的经济增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上世纪以来,巴西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29)为初级产品出口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为进口替代工业化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1929—1994)。在这一阶段又可以1975年为节点,细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9—1975)是巴西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在此期间,巴西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顺利地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第二时期为1975年至1994年。在这一时期,巴西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外部冲击,且前阶段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显露无疑。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巴西经济陷入了“丢失的十年”。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为新自由主义改革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动下,巴西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开始复苏,并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本文使用经济增长理论,从要素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来剖析巴西的经济增长。因此在导论、相关文献综述、巴西经济发展历程的研究之后,本文分别从自然资源要素、劳动力要素、人力资本投资要素、资本要素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别研究其与巴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大国,巴西经济带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依赖性特征。针对其自然资源依赖性,本文提出了如何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继而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估算了20世纪以来巴西经济增长中资本要素及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发现巴西的资本形成快慢、资本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巴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巴西增长模式仍然依赖于投资拉动,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使用马尔姆·奎斯特指数法对巴西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后,本文发现巴西TFP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巴西经济增长的特点,分析了巴西经济大幅震荡的原因在于对外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对内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要素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且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尚不足以支持巴西的创新,在制度上巴西政府未能及时选择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巴西20世纪前八十年快速的经济增长未能持续。以“雷亚尔计划”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制度变革推动巴西逐渐走出“丢失的十年”,但要维持巴西的可持续性发展,巴西政府一方面需要降低巴西经济对自然资源禀赋的依赖性、进一步稳定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加强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鼓励创新,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安天下之本,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危,也影响每一位百姓的生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人口也在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也
统计数据是政府掌握社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并与整个经济社会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科学研究与科学实验同样离不开统计数据。所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新形势下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迅猛发展,网上订餐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这不仅为人们工作学习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大大的促进了网络订餐产业的发展。本系
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对于坝下游河道影响之深刻,在于其极大的改变了坝下游河道的根本——泥沙。高坝大库将大量泥沙蓄积于库内,这直接切断了坝址以上河段对坝下游河段的床沙质
目前,燃煤电厂中所排放的细微颗粒物PM25成为了我国各大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由于细微颗粒物的存在导致了可见度的下降,尤其是我国华北地区大城市受影响最为严重,并且危害
近年来,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决定了其本身不能产生带有数字特征的输出信号,制约了它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德国等一些企业将微处理器技术、数字补偿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99家证券公司,5023家证券营业部。由于之前证券公司粗放经营,业务品种单一,服务同质化,“价格战”、“佣金战”成了竞争的主要手段。
由于物联网概念出现不久,其内涵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目前对于物物瓦联的网络这一概念的准确定义业界一直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存在着以下几种相关概念: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
高速、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轻量化是实现上诉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质量占整车重量的20-30%,而缸体作为发动机中最大